0757-82532110

佛山陶瓷的现代征程

陶瓷信息网2019-01-09 19:31:49

■ 陶瓷信息记者 张园

 

展会平台的成功打造,不但让佛山陶瓷的品牌形象、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拥有了一个综合展示平台,同时亦加速了佛山陶瓷立足国内、走向全球的步伐。图为200210月举办的首届佛山陶博会现场盛况。(摄影/杨耀桐  资料图)

 

 

近期以来,佛山这座工业大城凭借着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的卓越成绩聚焦了央视、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的集中关注,关于“佛山模式”、“佛山经验”等转型升级的精髓,亦被多家海外媒体转载、发布。其中,“佛山陶瓷”更是被多番提及,并且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展示在世人面前——814日,一篇以《佛山,污染大市迈向生态新城》为题的文章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文章高度赞扬了佛山陶瓷近些年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的漂亮成绩,并对佛山陶瓷在经济效益增长以及佛山南庄在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予以了充分肯定。

“这篇文章让佛山及‘佛山陶瓷’以崭新的形象和面貌进入了高层的视线,其影响力十分巨大。”圈内一位知名人士如此评价。随后的几天,“佛山陶瓷”荣登《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消息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迅速转载、转发,让广大佛山陶瓷人感受鼓舞和骄傲。

对于历经沧桑的佛山陶瓷而言,今日的风光无限,正是见证着她走过的那段“风雨交加”的坎坷历程;对于佛山的陶瓷企业以及数以万千的佛山陶瓷人而言,更是感慨万千:在历经腾笼换鸟的生死大考之后,佛山陶瓷仍屹立不倒,并且前进步伐更坚定、发展势头更迅猛!

实际上,佛山陶瓷能有今天的成就,绝非偶然。纵观今日的佛山,虽然陶瓷产业在历经多番转移之后仅有40余家陶瓷企业保留了些许生产线,生产能力大大削弱,但“佛山陶瓷”的影响力非但没有减弱,并且其盛名呈日益高涨之势,稳坐国内陶瓷江湖的头把交椅,“稳如泰山”。

对于佛山陶瓷而言,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是,对于身处当前陶瓷行业大变革时期的大背景下,她该如何谱写她的现代征程?

 

为何独爱佛山?

佛山陶瓷的受宠程度,不仅表现在消费者对“佛山砖”的追捧以及日渐庞大且真假难辨的“佛山品牌”大军,还体现在佛山这座城市聚集了全国最多的设备、化工原料供应商与陶瓷从业人员。

老曾(应被访者要求,此为化名)目前就职于广东某知名陶企,工作地在佛山华夏陶瓷博览城,是一名普通却拥有特殊从业经验的资深陶瓷人。与大部分陶瓷人不一样的是,老曾曾在2013年赴江西高安某陶企工作。

2015年,由于多方面因素,老曾再度回到佛山。谈及在两地工作的感受,他指出差异不仅在于在佛山工作更加得心应手、生活更加便利,最重要的是,在佛山可以得到互相接受与认同的成就感,而且就业空间更大。他说,“在佛山,陶瓷圈子更有活力,人生的可能性更多。”

“这种成就感和融入感,是很难短期内在其他产区获得的。”作为一名资深的职业经理人,徐先生与老曾有着类似经历。在2012年至2015年间,徐先生辗转福建、山东等地陶瓷企业担任企业操盘手,这一段工作经历令他感慨颇深。他分析到,“因为佛山陶瓷拥有十分丰厚的沉淀,在产业氛围、基础条件、运作模式甚至是从业的意识形态等方面都较为成熟,也带给了在佛山工作的陶瓷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充分活跃的交流圈子,所以在佛山如鱼得水的陶瓷人去到其他产区,大多会因为‘水土不服’再回到佛山。”徐先生认为,这也是佛山得以聚集全国最庞大的陶瓷从业人员大军的魅力所在,“尤其是一些优秀的营销、市场、技术人才大多集中于此,且从不轻易离开佛山”。

除此之外,佛山还得到了众多配套企业的青睐,包括机械设备、化工辅料等,一位资深的刘姓供应商用“不计其数”来形容其数量之庞大。即使随着佛山陶瓷的几度产业转移,佛山地区的陶瓷厂已经锐减至不足50家,但依然没有削减配套企业的热情。

除了因为佛山代表着的是中国建筑陶瓷顶尖技术水平,信息发达,也因为在长期的积累沉淀之后,“佛山”已经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其意义不仅仅是对于陶瓷品牌,对于化工、设备企业来说同样重要。“早年间,在与陶瓷厂合作时,冠以‘佛山’二字的公司可以省去不少麻烦,否则极有可能要面对不少质疑。”科海制釉副总经理蔡欣回忆到,“佛山”相当于是一张入场券,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着品质与保障。

佛山陶瓷企业对于供应商的吸引力也在于此——有保障。“即使在佛山的竞争压力更大、利润略低,但是大部分供应商还是愿意将主力放在这里,因为至少企业的信誉好,回款有保障。”蔡欣表示,与以佛山为核心的广东陶企相比,大部分产区的企业在采购及付款方面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供应商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他指出,这也是众多供应商更加“偏爱”佛山的原因之一。

同样,也正是因为佛山陶瓷“品质”与“保障”,其在市场上的美誉度也始持续攀升,佛山砖备受追捧。

 

谁成就了佛山陶瓷”?

从各产区发展建筑陶瓷的历史来看,包括广东佛山、福建晋江、山东淄博、四川夹江、江西高安等几大产区最早的墙地砖生产线投产都可以追溯至上世纪7080年代。但是现如今,佛山陶瓷的影响力毋庸置疑远远高于其他产区。那么,是谁成就了“佛山陶瓷”?

“佛陶集团、快速私有化和总部经济。”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尹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这几个关键词。其中,佛陶集团创造了佛山陶瓷的辉煌,也为其后“佛山陶瓷”近30年的高速发展和区域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扩散奠定了基础;其次则是上世纪90年代的转制阶段,国有、乡镇、集体企业的快速私有化和民营企业的快速崛起,产量的大幅度提升让佛山陶瓷的竞争力得以进一步增强;再来就是佛山陶瓷产业腾笼换鸟之后,由生产制造基地向品牌总部聚集区的成功转型,避免了佛山陶瓷影响力因产业转移而减弱的危机。

广东宏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家瑞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回忆指出,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佛山陶瓷多指以佛陶集团为核心的石湾陶瓷。之后,随着南庄民营陶瓷企业的蓬勃发展,佛山陶瓷的范围和产量迅速扩张,恰逢彼时陶瓷砖的市场需求量扩大,佛山陶瓷由此渗透到全国各地,影响力也大大提升。

自此,佛山陶瓷进入了长达十余年的高速发展期。

1997年,我上大二,那一年我来佛山实习,南庄遍地是陶瓷厂,烟囱林立,而石湾临街的店铺更是有80%以上都是卖瓷砖的。”彼时还被人叫“小刘”,现在则已经是某色釉料企业老板的刘姓供应商表示,当时佛山发展陶瓷的盛况,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这种高歌猛进的势头直到2007年前后,佛山开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即“腾笼换鸟”,拉开了佛山陶瓷规模最大的一次产业转移浪潮,产业链中生产制造的大部分被外迁或是关停,保留企业总部,发展总部经济。“其实最开始对于总部经济,大部分企业心里都没底,很多业内人士担心因此引来佛山陶瓷空心化。”尹虹指出。

幸而在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厚的陶瓷文化底蕴以及部分实力型企业的坚持下,佛山的陶瓷总部经济得以成型,甚至一度掀起了其他产区的企业纷纷前来佛山设立营销中心的热潮。

“也是时代成就了佛山陶瓷。”众多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认为,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佛山陶瓷区域品牌影响力已经形成,国内无产区能与之匹敌,且恰逢2008年国家出台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房地产回暖带动了建材消费,给了佛山陶企转移投资的信心和市场空间。同时,各新兴产区企业而为了快速抢占市场,选择了“傍佛山品牌”的捷径。在尹虹看来,某种程度上来说,“佛山陶瓷”区域品牌今日的成就和地位,也离不开各建筑陶瓷产区的“共同努力”。

 

转型的“天价”学费

由于建筑陶瓷行业长期以来对于环保问题的忽视,在佛山上一阶段的“腾笼换鸟”中,当地政府与陶瓷企业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以当时企业最集中的南庄镇为例,有公开报道显示,在产业转移的初期,南庄镇失去了超过70亿元的工业产值、近2亿元的税收,外来人口减少了2万多人。在工厂开始陆续搬走后的2007年,仅一个罗南村一年就损失了六七千万元的收入。

对于陶瓷企业而言,更是上演了一番“生死劫”。数据显示,在大约两年的时间内,佛山禅城区超过70%的企业被关停或转移。其中,不少企业在这一波转移浪潮中直接选择退出。据不完全统计,在2007年底,佛山陶瓷企业尚有300余家,而截止2015年,佛山地区的生产型陶瓷企业仅剩47家。而且在大量佛山陶企外迁之后,留在佛山的建筑陶瓷企业在佛山当地的生产制造也持续减持,如东鹏、新明珠、金意陶的生产基地也在随后几年陆续外迁。

“事实上,外迁的企业、尤其是外迁至广东省以外的产区的企业,大多以失败告终。”

有资深人士指出,上一阶段的产业转移至其他省份的陶瓷企业,除了极个别的企业,大部分企业均因“水土不服”而陆续倒闭或被当地资本收购。

而对于继续留在佛山的陶瓷企业而言,即使安全渡过了“关停并转”的洗牌期,也并不意味着自此高枕无忧,因为环保高压依然在持续且不断加码。

2015年,号称“史上最严”的环保风暴袭击了全国,不少建筑陶瓷产区人心惶惶,相较而言,佛山的陶瓷企业却显得尤为淡定从容。“这么多年来,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了佛山陶企的日常工作,我们每天都面临着严格的考察,以及相关部门不时的突击检查。”彼时,佛山三水某陶企相关负责人曾如是向记者表示。

除了环保改造的一次性投入,在严格的监管之下,陶瓷企业在环保设备的日常运行方面也投入了不菲的费用。据欧家瑞介绍,宏宇集团位于南海狮山的工厂已经纳入国家环保监控,企业在环保方面投入很大,同时也成效显著,现已达到了废渣、废水零排放,废气集中收集处理再排放的环保高标准。“现在,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佛山蓝’,其中也有佛山陶瓷企业为此而做出的努力”。

对于陶瓷行业的环保治理,佛山的陶瓷企业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长期以来的环保高压令不少优秀企业开始采取“化被动为主动”的态度,积极配合甚至以更高标准严格律己。蒙娜丽莎集团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2016628日,由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携手佛山华清智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建筑陶瓷烟气一站式净化技术与装备”项目鉴定会上,蒙娜丽莎集团董事张旗康在现场表示,蒙娜丽莎接下来还将投入1000多万改造2号排放口,并对清远的生产基地进行深化治理。他曾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环保治理永远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稳坐“头椅”

纵观今日的佛山,虽然陶瓷产业在多番转移之后仅有40余家陶瓷企业保留了些许生产能力,生产能力大大削弱,但佛山陶瓷人依然对佛山陶瓷的竞争力充满信心。

如今的佛山陶瓷强在哪里?

欧家瑞的回答是:产品品质、创新能力以及品牌效应。他指出,“虽然这几年随着产业转移,佛山陶瓷失去了产量的优势,但是佛山陶瓷的核心还在佛山”。

将军企业营销总经理谭肖文则认为“产业结构完善、配套齐全”是佛山得天独厚的优势。“佛山陶瓷产业发展最早实现规模化、工业化、集群化,基础扎实;而从产业持续发展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方面来说,佛山也拥有其他产区无可比拟的优势”。

“新兴产区的强在于可以凭借设备支撑迅速实现规模化生产,进而对市场形成冲击;那么佛山陶瓷屹立不倒的关键则在于经过长期的积累沉淀,形成了基础坚实的产业化发展。”资深职业经理人徐先生指出,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补充、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佛山陶瓷的强大在于系统的完善。

尹虹曾在《佛山陶瓷还有什么值得骄傲》一文中详细罗列了佛山陶瓷令人骄傲的成就,除了早期开创了行业多个第一的辉煌历史之外,他还指出了佛山陶瓷在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区域品牌打造、人才结构,以及陶瓷企业的规模、完整的市场化运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他认为,这些都是佛山陶瓷的骄傲。

“在没有外力干扰的前提下,在市场竞争中,佛山陶瓷不惧怕来自任何一方的挑战。”对于这一点,业内达成了相当一致的共识。在多位受访者看来,即使近年来全国多地的新兴建筑陶瓷产区迅速崛起,也无法撼动佛山陶瓷在中国建筑陶瓷版图上的头把交椅地位。

与此同时,随着佛山陶瓷生产制造向清远、肇庆、恩平等地转移且逐步发展壮大,也带动了广东陶瓷产业的发展,以佛山陶瓷”为核心的广东陶瓷产业格局也已经基本成型。

 

持续引领的底气

有观点认为,随着国内其他产区的兴起,未来佛山陶瓷”的影响力会逐步削弱。但更多人持与之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不论是当下还是未来,佛山陶瓷会持续引领中国建筑陶瓷发展,更有人自信满满地表示“佛山不仅是中国的佛山,更是世界的佛山”。

在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高继雄看来,现阶段对于建筑陶瓷产区的健康持续发展而言,最重要的是产区是否有大品牌和规模型企业。“有大品牌和规模型企业担当‘领头羊’的角色,对于产区内企业的资源配置、销售模式、品牌建设、甚至是内部管理都会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他还指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创新很重要,但创新的落地更重要,而创新成果在落地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资本推进和市场烘托才能让创新发挥最大的价值。因此,行业需要规模以上企业的凝聚力、以及消化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广东佛山,恰好聚集了这么一批拥有创新能力和规模实力的大企业、大品牌,如东鹏、宏宇、新明珠、新中源蒙娜丽莎、嘉俊、简一金意陶鹰牌、欧神诺等等。这些企业近些年在产品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和探索有目共睹。

2015年,东鹏宣布进军“大家居”领域,发布“建筑陶瓷工业2025”战略,牵手刘涛推动品牌升级;新明珠陶瓷集团旗下强势品牌冠珠陶瓷签约杨颖,宣称将践行“业内品牌”向“大众品牌”的品牌战略;欧神诺云商平台上线,旨在解决渠道碎片化、顾客导入成本高的难题,高效挖掘、对接资源和需求;同年年底,简一大理石瓷砖斥资近3亿元夺央视《新闻联播》黄金广告位,轰动业界……

进入2016年后,佛山各大陶瓷企业更是动作连连。其中,蒙娜丽莎在持续加大产品创新的同时,携手乐视践行“硬实力+软服务”的大品牌战略,同时宣布将在深交所上市;简一大理石瓷砖自31日起实施全国明码实价;宏宇集团则提出以“一个坚持两个发力”(坚持产品品质,在科技创新和渠道精耕细作两个方面发力)积极应对陶瓷市场的新挑战,并斥资近20亿元向陶瓷文化产业进军,收购石湾1506创意城、获得南风古灶经营权,并筹建包括“石湾古镇文创园”、“中国瓷砖博物馆”等等在内的多个文化产业项目……

“未来,在没有来自政府的强制干预等政策性影响的前提下,佛山陶瓷不惧来自任何一方的挑战。”对于这一点,业内达成了相当一致的共识。在多位受访者看来,即使近年来全国多地的新兴建筑陶瓷产区迅速崛起,也无法撼动佛山陶瓷在中国建筑陶瓷版图上的头把交椅地位。

“佛山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将成为‘佛山陶瓷’金字招牌提供更坚实的基础”。欧家瑞认为,未来,陶瓷之于佛山,或将从一个经济产物过渡为文化产物,持续引领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向前发展。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