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瓷砖越厚越靠谱?这是误区……

陶瓷信息网2025-09-01 10:31:50
图片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选购瓷砖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拿起两块砖比厚度,用手掂掂分量,认为更厚更重的肯定质量更好。这个流传甚广的选购“秘诀”,其实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误区。今天,我们就来彻底厘清瓷砖厚度与质量的关系。

为什么会有“越厚越好”的说法?这种观念源于早期陶瓷生产工艺的局限。在过去,技术水平有限,增加厚度确实是保证瓷砖结实耐用的最直接方式。久而久之,老一辈消费者便形成了“厚实=优质”的印象,一些商家也顺势以此作为推销话术。

然而,在现代制造工艺下,瓷砖的品质早已不能单凭厚度来衡量。瓷砖的本质是高温烧结的陶瓷制品,其最终性能的优劣取决于坯体密度、烧结程度、原料纯度和生产工艺。

厚度如同一个人的身高,而密度才是决定强健与否的关键。一个身材高大却体弱多病的人,并不比体格精壮的小个子更健康。同样,一块很厚但烧结不完全、原料杂质多的瓷砖,其强度、耐磨性可能远不如一块更薄但结构致密的高品质瓷砖。

图片

那么,什么才是判断瓷砖质量的关键指标呢?

首先是吸水率,这是衡量瓷砖品质的核心指标。吸水率越低,说明瓷砖烧结程度越高,坯体越致密。这样的瓷砖更耐磨、抗污、防潮且不易开裂。按照国家标准,地砖(瓷质砖)的吸水率要求不高于0.5%,而厨卫墙砖(炻瓷砖)则在3%-6%之间。在选购时,我们应在预算范围内尽量选择吸水率低的产品。

其次是坯体密度与硬度。密度高的瓷砖抗折强度高,不易破碎;硬度高的瓷砖则更耐刮磨。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测试:掂量同规格瓷砖,密度高的会更重;用硬物敲击,声音清脆响亮的表明瓷化程度高;用钥匙划一下砖面,优质砖不会留下划痕。

平整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平整度差的瓷砖铺贴后会出现缝隙不齐、边缘翘起等问题,严重影响美观和安全性。选购时可以将两片同型号瓷砖面对面叠在一起,按压四角,检查是否有空隙和晃动。

对于釉面砖而言,表面的釉料质量和施釉工艺直接决定了瓷砖的装饰性、防滑性和耐磨性。好的釉面色彩逼真、纹理清晰、触感细腻。

虽然厚度不直接决定质量,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一定意义。较薄的瓷砖(通常不超过10毫米)适用于现代住宅的墙面、小空间地面,以及需要减轻建筑物荷载的场合。目前流行的大板瓷砖,虽然面积大,但在先进工艺下可以做得更薄、更轻、强度更高,代表了行业发展趋势。较厚的瓷砖(通常超过12毫米)则适用于人流量巨大的商用场所,如商场、机场、酒店大堂,或者需要超高强度和耐磨性的工业环境。

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装修而言,完全不需要追求超厚瓷砖。符合国标优等品标准的现代瓷砖,其强度已完全能够满足家庭日常使用几十年的需求。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转变选购观念,从“唯厚度论”转向“综合性能观”。在选购时,可以优先选择包装上明确标注“优等品”并注明吸水率的产品;相信知名品牌在原料、工艺、品控上的保障;在店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简单的掂、听、划、看测试;最重要的是根据铺贴位置和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产品。

总而言之,瓷砖不是越厚越好。在现代制造工艺下,“薄而强”才是技术进步的体现。选购瓷砖时,我们应该将注意力从厚度转移到吸水率、密度、平整度和釉面工艺这些真正的核心指标上,这样才能选到经久耐用、称心如意的产品,打造出完美舒适的家居空间。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