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装修的漫长过程中,瓷砖铺贴始终是消费者绕不开的“痛点雷区”,选砖时对着展厅里的样板间满是期待,落地后却发现缝隙大、局部空鼓、连纹也断裂了;想要维权,得到的却是“产品合格但施工无标准”的推诿,最终只能无奈接受“装修像开盲盒”的现实。
“产品与交付脱节”的困境,在陶瓷行业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未能破解。直到2025年4月15日《陶瓷砖密缝粘贴工程技术规程》(T/CBCSA75-2025)的正式发布,才终于迎来破局的曙光。
作为陶瓷行业首份服务型团体标准,该标准首次以“一级、二级标准”构建密缝铺贴全流程体系,从产品、辅材选择到施工工艺,再到验收环节,全方位为行业搭建起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的框架。
在这场变革中,高端大理石瓷砖领跑者简一,不仅是该标准的主起草单位,更以“密缝铺贴开创者与先行者”的身份,凭借技术突破、体系搭建与长期主义的坚守,推动行业实现从“产品交付”到“空间交付”的关键跨越,为消费者终结“盲盒消费”,打开“透明选择”的新大门。
▲宫卫代表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为简一颁发主起草单位认证证书 ▲王鸿雁代表北京中建协认证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向简一颁发“陶瓷砖密缝粘贴工程服务一级认证”
01
行业困局 从“半成品”到“交付难” 消费者深陷“瓷砖盲盒” 瓷砖作为民生基础性建材,“半成品”属性早已是行业共识。若没有后续设计、铺贴、验收等环节的支撑,瓷砖很难实现“美化空间”的核心价值。但在过去数十年的行业发展中,“重产品、轻服务”的惯性思维一直占据主导,让“交付”逐渐成了被遗忘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宫卫在采访中曾直言:“过去我们的目光更多聚焦在瓷砖本身的品质上,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即便消费者买到了优质瓷砖,也可能因施工不规范、辅材不合格,最终贴出‘缝隙不均、空鼓脱落’的效果。”这种产品与服务脱节,直接导致消费者陷入各类装修痛点之中。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宫卫(右) 不惟如此,近年来家装领域的“内卷式竞争”,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困境。表面上看,消费者看似“买到便宜砖”,但实际上却陷入了“品质看不见、售后没保障”的“盲盒消费”陷阱。 此时,陶瓷行业迫切需要一份服务型团体标准,既要为陶企转型提供方向,也要给消费者一把“衡量品质的标尺”。在此背景之下,《陶瓷砖密缝粘贴工程技术规程》正式出台,成为陶瓷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02
标准破局 首个服务标准落地 构建“星级服务”体系 《陶瓷砖密缝粘贴工程技术规程》,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牵头,简一、唐姆、包清贴、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等五家单位联合主编,其并非简单的“参数罗列”,而是一套真正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陶瓷砖密缝铺贴服务解决方案”,为陶瓷行业搭建起“星级服务”体系,破解长期以来消费者面临的装修痛点。 该标准显著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引入“一级、二级”分级标准,像“星级酒店评级”般界定服务品质。以密缝铺贴的核心指标为例,一级标准要求填缝前最大缝隙宽度≤0.5mm、接缝高低差≤0.2mm,二级标准分别要求≤0.7mm、≤0.3mm,除此之外,标准还对陶瓷砖尺寸偏差、粘结材料性能等多个维度设置“硬核门槛”,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规可依。 “标准的出台,不仅是给消费者‘避坑’的工具,更是推动行业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制造业’转型的催化剂。”宫卫的评价,点出了这份标准的深层价值。当每一道瓷砖缝隙都有数字标尺把控,陶瓷行业才算真正迈入了“星级服务”时代。 不过,有观点提出:“目前仅有简一5A密缝铺贴能够达到一级标准,是否意味着这份标准的各项参数设定过高?”对此,宫卫强调,“标准制定的核心原则是‘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即使现阶段只有少数企业能达到一级标准,也要为全行业树立方向。” 从行业发展视角来看,一级标准的“高要求”,本质上是对“低水平内卷”的打破。它以清晰的技术路径,引导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从“单纯卖产品”转向“提供完整服务”。 随着越来越多陶企朝着一级标准攻坚,陶瓷砖密缝粘贴领域将逐步形成“标杆引领、梯队跟进”的良性生态,最终受益的,仍是追求高品质家居生活的消费者。
03
简一引领 从“技术开创”到“标准制定” 夯实空间交付基础 作为《陶瓷砖密缝粘贴工程技术规程》的主起草单位,简一并非单纯的“标准参与者”,更以近十年的技术积累与实践探索,成为了行业“从产品交付到空间交付”的先行者,尤其在技术、产品、服务三大维度,简一实现了深度突破,为行业树立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在技术创新上,简一的步伐始终走在行业前列。2018年,简一率先推出小于0.5毫米的密缝铺贴技术,打破了传统瓷砖铺贴缝隙宽的行业局限;2021年,简一落地成品交付服务,将“卖砖”升级为“卖空间解决方案”;2023年,简一进一步实现数字化服务进化,让服务全流程可追溯。 如今,当行业还在追赶0.5mm的一级标准时,简一已将技术精度推向了更高维度。据悉,现在简一的密缝铺贴不仅能做到0.5mm,还能实现0.35mm、0.2mm乃至0.05mm。 ▲简一密缝铺贴技术效果 “没有好产品,再好的服务都是空谈。”简一集团副总裁胥子毅认为,密缝铺贴的核心前提是“瓷砖本身要过关”。为此,简一在产品研发上投入大量资源,建立“从原料筛选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质控体系,确保每一片瓷砖都符合高标准,为密缝铺贴打下坚实的产品基础。 ▲简一集团副总裁胥子毅(右) 简一领先的优势,从来不止于缝隙大小,更在于其构建贯穿“选材-设计-加工-铺贴-售后-数字化平台”的全链条品质体系,尤其是针对消费者最担心的“隐性工程”,作出了细致明确的规范,让“所见即所得”不再是展厅里的“样板间幻象”,而是家里的“真实效果”。
04
长期主义 做“难而正确”的事 简一的责任底色与行业担当 回顾简一的发展历程,从密缝铺贴到空间交付落地,再到参与制定行业服务标准,每一步走得都“不轻松”,在当时的行业里,每一件都是“难而正确”的事。 众所周知,陶瓷行业里“卖砖”是长期以来的主流模式,陶企更多的只关注“产能、价格、渠道”,而“提供空间解决方案”需要整合设计、施工、售后等多个环节,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胥子毅坦言,简一刚开始推动成品交付时,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行业内,都出现了不少质疑声。 但简一始终坚持一个信念,消费者买的不是砖,而是“用砖装饰的美好家”。为此,简一自上而下推动“解决方案思维”的落地,同时投入巨资建立“设计师库、瓦工团队”,逐步搭建起全流程服务能力。简一这种“打破行业惯性”的勇气,不仅让其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更推动行业的发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密缝铺贴技术的开创者,简一没有选择“垄断技术”,而是将自己的实践经验融入行业标准,与其他陶企共享“施工规范、验收流程”,让更多陶企能够沿着清晰的路径追赶高标准。 《陶瓷砖密缝粘贴工程技术规程》的发布,是陶瓷行业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行业从“产品竞争”进入“服务竞争”的新阶段,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简一作为这场变革的“引领者”,用技术突破、体系搭建与长期主义的坚守,证明了“以消费者为核心,做难而正确的事”,不仅能赢得市场,更能推动行业进步。 未来,随着更多陶企向“空间交付”转型,陶瓷行业将迎来更健康的竞争生态;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装修开盲盒”的时代终将过去,“透明、可靠、高品质”的空间交付体验,将成为家居装修的新常态。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9-01
09-01
09-01
09-01
09-01
09-01
09-01
09-01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