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陶业长征:甘肃瓷砖产能缩减3成,宁夏仅剩1家陶企,抛光砖全面退出

陶瓷信息网2020-11-27 16:19:13

205.jpg

联合发布: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中国陶瓷产业发展基金会、《陶瓷信息》报


据《陶瓷信息》“陶业长征”历时7天实地走访调查,甘肃现有建陶生产企业14家(瓷砖企业8家,西瓦企业6家),生产线19条,瓷砖日产能28万㎡。其中,抛釉砖(通体大理石瓷砖)生产线5条,日产能10.8万平方米;瓷片生产线4条,日产能12.7万平方米;仿古砖生产线1条,日产能2万平方米;外墙砖生产线1条,日产能2.5万平方米;西瓦生产线8条,日产能90万片。


宁夏回族自治区仅剩1家建陶企业,瓷砖生产线3条,日产能4.4万㎡。其中,大板生产线1条,日产能1.2万平方米;中板生产线1条,日产能2.5万平方米;广场砖生产线1条,日产能0.7万平方米。


甘肃、宁夏两地上线喷墨机44台,建筑陶瓷(含西瓦)生产企业从业人员4650人,其中一线生产工人4000人。


505.jpg


瓷砖产能缩减3成

抛光砖全面退出


甘肃省建陶企业主要分布在平凉市、白银市、武威市。近三年,甘肃建筑陶瓷整体呈下降趋势;对比2017年,甘肃净减少3家陶企,瓷砖生产线缩减5条,瓷砖日产能减少8.7万平方米,分别下降31.3%、23.7%。


从产品类别来看,3条抛光砖生产线全部停产退出;抛釉砖(通体大理石瓷砖)生产线由4条增至5条,日产能增加1万平方米;仿古砖生产线由3条缩减至1条,日产能减少3.2万平方米;外墙砖、瓷片生产线及日产能保持基本稳定。屋面瓦生产线由6条增至8条,日产能增加23万片。


503.jpg


宁夏仅有的1家建陶企业位于中卫市。对比2017年,生产线由6条缩减至3条,瓷砖日产能由9万平方米降至4.4万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宁夏科豪陶瓷建成了甘肃宁夏两省区首条中板生产线及西北五省区首条、也是目前仅有的1条大板生产线。


506.jpg


总体而言,在市场低迷及周边产区的冲击和“围剿”下,甘肃、宁夏建陶产业面临三个方面的严峻挑战。第一,产品同质化引发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个别陶瓷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产品越做越差,为了抢占市场,价格越降越低,严重扰乱了两地的建陶市场和价格体系。第二,两地虽然原材料、能源资源丰富,但在产品销售日益区域化的当下,本地市场空间有限,再加上物流不便,给当地企业的产品销售造成了不利影响。第三,虽然相对而言当地建陶企业“煤改气”的压力并不大,但是企业依然在环保设备购置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并且当地环保趋紧的态势明显。


甘肃白银:

集聚8家陶企

瓷砖产能占全省74%   


甘肃建陶产业起步始于建国初期,在上世纪90年代达到巅峰后迅速衰落。直至2009年,伴随着国内建陶产业转移的浪潮,福建、温州等地资本大量涌入、投资建厂,甘肃建陶产业才开始复兴。近三年,受建陶行业市场低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甘肃建陶产业呈萎缩态势。


504.jpg

图为甘肃一家已经停产的陶瓷厂。


白银市建陶企业主要分布在平川区、靖远县,现有瓷砖生产企业5家、8条生产线,瓷砖日产能20.8万平方米,占全省瓷砖日总产能的74%。西瓦生产企业3家、生产线4条,日产能55万片,是西北地区较为集中的建陶生产基地。


平川区陶瓷文化历史悠久,但建陶产业兴起则在上世纪90年代初,后来由于机制不灵活、技术管理水平落后,产品严重滞销,建陶企业相继停产倒闭,一度兴盛的建陶产业名存实亡。进入新世纪,平川区煤炭资源进入衰减期,培育接续替代产业成为当务之急。当地政府再次将目光聚焦建陶产业,出台政策举措扶持建陶产业发展,力图复兴建陶产业。


然而事与愿违,虽然当地政府多方努力,也引进了泰瑞、山川等企业进驻,但是与当初的产业规划设想相去甚远。目前仅剩4家(包括1家西瓦企业)企业在产,且生存状况并不乐观。


靖远县与平川区毗邻,是甘肃最早发展建陶产业的县区。建于1952年的靖远陶瓷厂在上世纪80年代产品畅销全国,盛极一时。2013年前后,靖远县曾多次到佛山、山东、法库等地考察招商,并引进了恒大陶瓷、凯斯陶瓷等一批陶瓷企业,逐步形成了建陶产业集群。


近年来,受市场低迷、销售区域化等因素影响,价格战愈演愈烈,建陶企业的生存空间一再被压缩,一些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凯斯陶瓷的停产退出就是例证。


2014年建成之初,凯斯陶瓷是西北地区设备先进、产能较大的专业抛光砖生产企业之一,产品销售覆盖整个西北、西南地区。而至2017年,仅仅三年光景,凯斯陶瓷就因资金链断裂停产倒闭。2020年“陶业长征”调查组实地调查之时,凯斯陶瓷已改成了化工厂,建陶企业的痕迹荡然无存。


501.jpg


而与凯斯陶瓷同期建成的恒大陶瓷,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者中脱颖而出,2017年左右,恒大陶瓷将其中一条内墙砖线改为通体大理石瓷砖生产线,优化了产品结构,目前恒大陶瓷正在谋划建设大板生产线,进行第二次产品升级。


恒大陶瓷负责人陈彬彬表示,“建陶企业除了要做到生产稳定、健全销售体系,还要具有战略意识和合作意识,越是行业不景气越要报团取暖,一味的降成本、拼价格,损人又不利己,让企业走进死循环”。


甘肃平凉:

5家陶企6条线

产业规模保持稳定


平凉市建陶企业主要分布在崆峒区、泾川县和华亭县,目前拥有瓷砖生产企业2家、生产线2条,日产能4.7万平方米;西瓦生产企业3家、生产线4条,日产能35万片。


与2017年相比,平凉市建陶企业、生产线和日产能基本保持稳定,既没有新建企业也没有新建生产线;只有产品随着市场趋势进行了变化。2018年,金维曼陶瓷在推出800×800mm规格通体大理石瓷砖的基础上,又在西北地区率先推出了600×1200mm规格产品,引领西北建陶行业进入“大规格”时代。


mtxx04.jpg


相对于其他产区生产线越来越大的趋势,平凉建陶企业坚持做小窑、慢烧做精品,差异化、品质化发展。金维曼陶瓷董事长表示“越是寒冬,越要精耕细作”。正是这种勇于创新、坚持做精品的理念,不但使金维曼陶瓷抢占了西北市场风口,而且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空间。


从销售来看,在今年疫情影响、需求萎缩的背景下,平凉建陶企业的销售都能达到七、八成以上。一方面是由于企业产品的更新迭代,符合市场趋势及潮流;另一方面是周边产区企业改产及退出,也让出了部分市场空间。


005.jpg


值得注意的是,平凉西瓦产业发展较快,现有5家建陶企业中,有3家是以生产西瓦为主。据介绍,西瓦在平凉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西北地区市场需求也比较大,拉动了西瓦产业快速发展。


宁夏中卫:

曾规划80条线3亿㎡年产能

现仅剩1家陶企3条线


本世纪初,宁夏建陶产业也曾繁荣发展,但后来受区位、环境、市场等方面的局限,加上周边产区的挤压,建陶企业纷纷停产退出,目前仅剩一家建陶企业。


宁夏仅有的1家建陶企业位于中卫市,当地拥有丰富的陶土、粘土资源,发展建陶产业具有先天优势。本世纪初,中卫依托资源优势,规划了5000亩的陶瓷工业园,提出“用10年时间建成80条生产线,瓷砖年产能3亿平方米、产值50亿元”的宏伟目标。2004至2007年,中卫也引进了两三家建陶企业,但与预期目标相距甚远。


mtxx02.jpg


2014年《陶瓷信息》在做“陶业长征”调查时,中卫还有科豪、新美亚、美康3家建陶企业。2016年左右,新美亚、美康相继停产倒闭,仅剩科豪一家建陶企业。据当地业内人士介绍,企业倒闭除了自身经营不善外,主要是受市场大环境恶化的影响。


科豪陶瓷建成于2000年,曾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建陶企业,原有6条生产线,产品涵盖抛釉砖、瓷片、外墙砖、西瓦等。近年来,科豪陶瓷致力于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改建了1条中板生产线、1条大板生产线及1条广场砖生产线,实现了产品的创新迭代。


502.jpg

 科豪陶瓷正在技改的厂房及生产线。


据科豪陶瓷负责人俞兵介绍,科豪陶瓷将以柔性生产的方式更好地适应市场。当前,科豪有大板、中板、厚砖3条生产线,大板线可以生产750×1500mm、900×1800mm、1200×2400mm等3种规格的大板,同时也具备生产岩板的条件;中板线不仅可以生产 400×800mm、600 ×1200mm 等2种规格的中板,还可以生产抛釉砖、抛光砖;厚砖线可以生产广场砖、透水砖等个性产品,做到企业小批量生产、经销商小批量多品种拿货,更节省物流成本和降低经销商资金压力。


mtxx14.jpg


以下为甘肃、宁夏陶瓷砖(瓦)产能统计数据,共计15家陶企22条生产线。


507.jpg


试读结束。


mtxx01.jpg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