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陶业长征IV】江西:已建成342条生产线,待建36条

陶瓷信息网2019-01-09 20:58:38

——瓷砖日总产能460.89万平方米,西瓦日产能608万片

 

陶业长征IV 全国陶瓷砖产能及产区发展大型实地调研活动系列报道

联合主办: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 陶瓷信息报社

全程冠名:嘉俊陶瓷、摩德娜科技、新景泰机械

 

第七站  江西省

调查时间:2014918-2014927

 

■ 调查组成员:陶瓷信息记者 熊娟萍  张园 

■ 文/陶瓷信息记者 熊娟萍   图表/陶瓷信息记者 熊娟萍  张园 

 

重要信息:江西产区共有陶瓷企业134家,已建成生产线342条(含西瓦),陶瓷砖日总产能(不含西瓦)460.89万平方米,西瓦日总产能608万片。其中抛光砖生产线78条,日产能125.9万平方米;瓷片生产线55条,日产能113.7万平方米;仿古砖生产线48条,日产能69.15万平方米;全抛釉生产线44条,日产能41.13万平方米;外墙砖生产线43条,日产能62.6万平方米;小地砖生产线18条,日产能31.7万平方米;其他瓷砖产品(包括水晶砖、微晶石、陶板以及地脚线)生产线16条,日产能16.71万平方米;西瓦生产线40条,日产能608万片。

江西产区目前在建的生产线有36条,上线喷墨机290台,已预定8台。

  

 

陶业长征”调查小组在江西景德镇。

 

江西不仅是瓷砖生产的重点产区,日产能位居全国第四,同时也是瓷砖消费的重点省份,该产区陶瓷企业的产品销售70%都集中在江西及周边省份。2007年,在“东陶西进、南陶北上”政策的支持下,江西建筑陶瓷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再加上当地丰富的瓷土资源、便利的物流条件,形成了高安、景德镇、丰城、萍乡四大陶瓷生产基地。根据每个生产基地现有的产业基础,其定位都有所不同,高安主要是建筑陶瓷基地、作为千年瓷都,景德镇则是日用陶瓷生产基地、丰城则走精品陶瓷路线、萍乡利用当地已有的工业陶瓷而形成工业陶瓷基地。

从政府的理想规划中我们可知,其实各地在产业规划时都有较为明确的定位,但经过7年的发展,很多业内人士都发现,各地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好像已经忘记了当初的规划。建筑陶瓷企业金意陶、特地和乐华分别在日用陶瓷基地景德镇落户;斯米克、东鹏、唯美等建筑陶瓷企业纷纷进驻精品陶瓷基地丰城。然而,从这四大产区目前的发展情况看,产区之间恶性竞争还是存在,但更多的是除高安之外,其他产区企业在这些规划的基地中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尤其是这些广东籍的品牌企业在当地也仅仅只是生产基地,营销中心还是在广东,并没有带动当地的品牌化发展,而且,建筑陶瓷在当地也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然而,根据陶瓷信息记者最新统计,江西建筑陶瓷产业散布于18个县(市、区),除了当初规划的四大产业基地,上高、宜丰是继高安产区之后布局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产区,余下大部分地区仅有1~5家陶瓷企业。而从资本构成来看,高安资本所占比例最高,如高安、上高、宜丰三地,大部分企业源自高安本土老板,另有相当数量的资本则来自广东、温州两地。其中温州籍企业多以瓷片企业为主。

 

高安产区:江西最大的陶瓷产业基地,建成生产线181

 

据陶瓷信息记者走访统计,目前,高安陶瓷产区共有181条生产线(含西瓦),总日产能261.64万平方米(不含西瓦),喷墨机在线使用150台。

高安的建筑陶瓷工业的起步并不比佛山晚,曾经也展现过现代建筑陶瓷产业发展辉煌的历史。1978年,高安创办第一家建筑陶瓷企业瑞景,江西第一片釉面砖诞生于此。之后,各个镇纷纷开办陶瓷厂,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几乎每个镇都有几家陶瓷厂,形成规模效应。当时的高安,陶瓷成为了支柱产业,占全国陶瓷产量1/8,被称作为“釉面砖王国”。然而,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高安的行业地位迅速为佛山所取代。

但建筑陶瓷产业起步早和曾经的辉煌为高安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培养了大批行业人才、在高安人的心中种下了深深的建筑陶瓷情结,为后来的重新崛起埋下了厚重的伏笔。

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浪潮中,高安率先接住了这个“绣球”。20073月,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开始建设。同年,广东新明珠、新中源以及当地的本土企业先后落户基地,产业规模以“奇迹般的”的速度发展,而相关的铁路、供气等基础设施以及机械、化工等上游配套项目也纷纷开始兴建或者成立办事处。2008714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同意将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命名为“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成为首个“国”字号的建筑陶瓷产区。

根据调查统计,目前高安市建筑陶瓷产业企业(含在建)共有120多家,其中陶瓷生产企业67家,合同引进资金达200亿元,已建成181条生产线(含西瓦),总日产能261.64万平方米(不含西瓦),上线喷墨机180多台。陶瓷作为高安市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2013年高安市陶瓷产业创造的财政收入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1/6,同时也带动了物流、餐饮、酒店、房地产业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以及解决了周边乡镇的农村人口就业,促进了乡镇经济的发展,其所带来的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无法估算的。

 

控制总量的增长,推动产区产品升级

 

2012年,高安市人民政府根据江西省有关《关于加快天然气推广使用的实施意见》,印发《关于加快建筑陶瓷基地天然气推广使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201011日后签约落户基地的陶瓷企业及配套企业一律使用天然气;201110月以后,陶企新建生产线必须全部使用天然气;201212月底以前,现有以燃煤、燃油为主的陶瓷配套企业必须改用天然气。

高安产区在产业转移中得到了飞速发展,也加快了政府对企业环保的要求,尤其是在2010年抬高企业落户门槛后,高安产区的扩张开始缓慢,一些企业选择到了周边乡镇、以及上高、宜丰等周边县市进行投资,在这三年时间中,除了威臣、绿岛两家陶企业落户,基本都是相关配套企业的进驻。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也在这几年规模和品牌得到了提升。

据江西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管委会相关人员透露,未来建筑陶瓷基地管委会的工作主要是完善园区配套以及企业环保建设,按照政策准入标准,严格控制陶瓷总量的扩张,欢迎知名品牌的落户;对工艺落后、质量不高、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和生产线进行整改,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以及国检中心的科研合作,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区区域品牌发展。

据了解,2014年高安产区企业已经全部淘汰炼排炉,所有陶瓷企业已经全部建有脱硫塔、污水处理池等环保设备的采用,大部分企业已经采用了喷墨设备,未来政府还将大力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今年3月,基地已经跟央企中节能签约,对基地企业集中供气,改善天然气供气不足、成本高的问题。

 

鼓励企业品牌化发展,树立标杆企业

鼓励企业打造自主品牌一直是高安当地政府的重点工作,去年当地政府还出台了企业品牌需达到“高安陶瓷”的logo。据了解,一直以来,高安产区的陶企都打着“佛山品牌”、“景德镇品牌”、“福建品牌”、本土自主品牌极度缺乏,只有少数几家外墙砖和西瓦厂家在做着高安品牌。

另一方面,高安产区有着品牌理念的企业也一直在积极努力的打造自主品牌,当地政府也一直在提倡打造“高安陶瓷”的区域品牌。江西太阳陶瓷集团董事长胡毅恒曾多次表示,品牌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打造品牌需要资金、人才、设计等等相关的配套企业和配套人才一起努力的。目前高安建筑陶瓷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产区区域品牌影响力也不够,企业从生存转向发展阶段,才能谈做品牌。

为扩大高安建筑陶瓷的知名度,该市明确了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推进建筑陶瓷品牌创建中的具体任务,按照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三个层级,确定重点培育扶持企业名单,形成“培育一批、扶持一批、申报一批”的商标品牌梯度培育模式。近年来,高安建筑陶瓷产区在“中国驰名商标”的申报中持续发力,先后有太阳陶瓷的“太阳”、新明珠的“德美”、威臣的“柏戈斯”、新高峰的“新梅”、新中英的 “欧卡罗”等一批本土及广东籍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政府给予每个品牌50万元的奖励。据基地管委会介绍,目前,高安政府决定每年拿出500万跟企业联合在中央电视台进行宣传,提升高安陶瓷的知名度。

 

上高、宜丰县:高安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建成生产线54

 

上高、宜丰两县同时与高安市交界,一直以来,大家都习惯性把这两地与高安产区统称为“泛高安产区”,是由于这两个县的陶瓷产业发展主要受高安产区的影响,基本都有高安资本形成。而记者把这个产区与高安分开阐述,主要是其规模和产品结构都已经超过了上述所讲的景德镇、丰城和萍乡三个基地。

上高、宜丰县的陶瓷产业发展兴起于2008年。之前,当地只有一两家陶瓷企业,如上高的金牛、宜丰的金佛,随着高安产区规模的兴起,上高、宜丰县由于高安的招商政策吸引了一批高安本土企业家的进驻。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上高黄金堆工业园和宜丰良岗工业园。

据了解,上高、宜丰现有陶瓷企业22家,其中在上高10家,因为距离高安较近, 一些配套企业在高安落户可以方便、快速的服务这两个产区,因此,当地相关的配套也比较少。据调查,目前上高、宜丰两地的陶瓷规模也趋于稳定,相关的环保、税收等政策相对高安要宽松,两县扩建的力度比高安要大。据宜丰金佛陶瓷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的政策会陆续与高安同步,现在政府对环保的要求已经在加强。上高县则表示不再引陶瓷企业进驻,对企业的环保要求也更加的严苛,各种政策也不再向陶瓷企业倾斜。

 

丰城市:能源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重点

 

丰城市自2007年承接陶瓷产业转移后,先后引进了斯米克、东鹏以及唯美的进驻,而截止目前,也没有其他新的陶瓷企业进驻。期间,东鹏在园区规划建了东鹏卫浴,唯美陶瓷加大投资扩建了新的项目。而且,这些企业都是把丰城作为陶瓷生产基地,营销中心则放在上海、佛山,因此,对当地基本谈不上品牌效应。

这些企业经过7年的发展,跟其他产区进驻的外资企业一样,规模没有向计划的那样扩张,只有唯美达到了9条线的规模,另有4条在建。上海斯米克陶瓷已经把生产基地全部搬到丰城,目前也仅有8+1条生产线(1为实验窑)。

据江西斯米克副总经理周新瑞表示,现在这边的政策跟上海差不多,物流、原材料也没有太大的优势,人工成本也并不比上海低。而据丰城东鹏陶瓷采购科邝锦初表示,相对佛山,丰城的人工成本还是相对便宜,原材料也相对丰富,但是做抛光砖没有优势。目前,主要是企业能源问题,园区的三家企业使用的都是不同的能源,天然气、瓦斯以及焦化气。瓦斯也仅仅够东鹏一家企业使用,而焦化气容易落脏,影响企业的生产,产品优等率不高。

 

景德镇:千年瓷都,建筑陶瓷产业发展没优势

 

景德镇一直以千年瓷都的美誉被世人称道,除了当地的老厂鹏飞建筑陶瓷、梦特香两家建筑陶瓷企业,基本都是在产业转移中兴起的。如金意陶、乐华、欧神诺、爱和陶、莱特等都落户在三龙陶瓷工业园。

根据记者调查统计,目前当地的建筑陶瓷企业规模跟2011年当地产能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有金意陶、乐华等广东企业在期间增加了1~2条线,也没有新增加落户企业。跟其他产区一样,广东籍企业在当地也仅仅只是生产基地,营销中心则安排在佛山总部。因此,景德镇的建筑陶瓷企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当地品牌也走的非常艰难。如莱特、鹏飞陶瓷在佛山都设立了营销中心,对产品的研发、品牌推广也一直在探索,但是道路走的非常缓慢而艰难。

金意陶景德镇生产基地总经理储春宝表示,现在景德镇政府对环保抓的非常严。目前,所有广东籍企业都已改用天然气,而本土企业要求在2015年前要改造完。物流成本高、生产成本没有优势是当地企业一致感受。产业规模不大,汽运、铁路等物流不发达,进货贵、出货贵,综合成本比佛山要高7元。当地的老牌企业鹏飞建筑陶瓷目前采用的是焦化气,受土地制约的企业没有扩建的计划,只能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研发新产品来获取市场。

 

萍乡市:“中国工业陶瓷之都”

 

萍乡产区的建筑陶瓷主要分布在湘东区工业园,还有两家老厂分布在安源区。湘东是萍乡的一个市辖区,地处赣湘边境,西南与湖南省醴陵市、攸县交界,是江西的西大门,素有“赣西门户”、“吴楚通衢”之称。20076月正式被江西省政府列为“江西萍乡陶瓷产业基地”;20091月湘东区被授予“中国工业陶瓷之都”称号。

湘东区作为“中国工业陶瓷之都”的重要载体,致力于建设中国工业陶瓷产品的科技高地和成本洼地,打造国内最强的集“产品生产、教学实验、研发检测、人才培训”于一体的工业陶瓷园区。

作为以生产工业陶瓷为主的产区,萍乡市的建筑陶瓷产业规模不大,全市仅有7家陶瓷企业,共有生产线17条生产线,其中以广东籍企业正大陶瓷规模最大。因此,当地的相关政策也比较宽松,但是湘东区的天然气使用也是国家监控的。

据萍乡正大陶瓷市场部负责人表示,近两年当地的物流条件改善了很多,相比高安还是成本较高。但是产品往湖南、湖北以及西南方向还是比较有优势的。产区的相关配套不够完善,相关的技术服务要从高安或者佛山找,不过随着高铁的开通,对技术交流、人才服务方便很多。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