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还有一个多月,2025年即将画上句号。然而,这个句号对于绝大多数陶瓷企业而言,无疑是沉重且惨淡的。当前,市场需求极度疲软,企业业绩普遍大幅下滑,生产线开开停停成为常态——“开窑率”这一行业术语,道尽了背后的辛酸与无奈。
当我们站在2025年的尾声中,为纠结的2026年设定经营目标时,更有必要将目光放远,审视2026年的市场图景,并思考:在持续的市场下行与深度洗牌中,企业究竟该如何“活下去”,并寻求“活得好”的机遇?
对于2026年的整体市场,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都必须放弃,唯有以最务实、最冷静的姿态进行预判。综合行业发展趋势、宏观经济环境及消费市场变迁来看,可以明确的是,2026年建筑陶瓷市场的主基调,仍将是“深度洗牌持续,优胜劣汰加速”。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从房地产竣工数据、存量房改造需求以及出口形势等多方面综合分析,陶瓷行业在2026年预计将继续延续“L型”底部震荡的态势。瓷砖消费总量大概率将在45亿至50亿平方米的区间内持续震荡探底。
然而,总量触及“底部”并不意味着市场机会的完全消失,相反,它标志着需求结构正发生深刻分化。一方面,刚需住房与保障性住房市场将提供一个规模稳定但利润微薄的基本盘;另一方面,高端改善型需求、个性化定制产品以及绿色健康建材的需求占比正稳步提升,逐渐成为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开窑率不足,在2026年仍将是行业常态。预计全国平均开窑率将继续在50%左右徘徊。不过,经过2024-2025两年剧烈的市场洗牌,部分缺乏竞争力的弱势产能已彻底退出,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压力得到一定缓解,市场或将首次触及以“真实有效产能”为标志的供需底线。
可以预见,2026年将成为行业“强者恒强、弱者出清”的关键分水岭。大量缺乏核心技术、品牌溢价能力弱、资金链紧张的富余产能及中小厂商,在成本高企与价格战的双重挤压下,退出市场的速度会进一步加快。行业集中度将因此被动提升,最终生存下来的企业,将面对一个格局更为清晰、竞争也更为残酷的存量市场。
在市场竞争层面,经历过去两年惨烈的价格厮杀,许多品类瓷砖的销售价格已逼近甚至跌破企业成本线,单纯依靠“以价换量”的经营策略已难以为继,价格继续下行的空间十分有限。
2026年的竞争焦点,将更多转向企业的综合运营效率、产品创新与附加值提升能力、品牌的精准定位以及渠道的精细化服务能力。换言之,谁能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同时,为终端客户创造更多元、更显著的价值,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搏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在这样一个“增量难寻、存量搏杀”的时代,陶瓷企业的经营策略必须彻底从过去的“粗放式扩张”转向“精益化深耕”。在制定2026年发展战略及经营目标时,企业必须坚决摒弃追求规模扩张的惯性思维,全面转向以“生存、健康、韧性”为核心的精益化经营模式。
具体到目标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2025年经营结果的深刻复盘与对2026年市场的清醒认知之上。首要一点是放弃盲目增长的幻想:除非有革命性产品或颠覆性市场突破,否则整体目标应以“持平”或“微增”为基调,将重点放在“提质”上,即着力提升毛利率、严控应收账款、优化现金流状况。
其次,必须强化底线思维:目标体系中应明确包含“生存底线”指标,如最低现金流安全垫、最大亏损容忍度等,这就要求企业“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
最后,年度目标必须与长期战略对齐:无论企业的长期定位是高端品牌、工程渠道专家还是零售服务商,每年的资源投入和业绩考核都应朝着同一战略方向持续积累,避免因短期市场波动而左右摇摆,最终丧失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在产品研发层面,策略必须从“广撒网”转向“精准狙击”。过去那种盲目开发新品、最终导致库存高企的教训必须汲取。
2026年的产品策略应更加聚焦。例如,集中研发与市场资源,打造1-2款极具竞争力的“明星产品”,在特定核心品类上做深做透,力求在产品性能、美学设计或成本控制上建立起绝对的竞争优势。又如,推行“大单品”策略,主动削减SKU数量,提升单一产品的生产规模与市场穿透力,通过规模化生产来有效摊薄成本,并通过深度运营来强化其在目标客户心中的认知地位。
在渠道建设方面,重心必须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深耕”。
当前“经销商月提货仅数万”的普遍现状,已深刻揭示了传统渠道模式的困境。2026年,渠道优化势在必行。企业应将优势资源向那些有共同理念、有综合实力、愿意共同转型的优质经销商倾斜,通过系统的培训赋能、数字化工具支持、精准的营销活动帮扶等手段,切实提升终端的动销能力、服务水准与盈利水平。
同时,应对细分渠道进行精耕细作:不再追求表面的渠道全覆盖,而是根据自身品牌与产品定位,精准发力于整装、设计师、工程集采、旧房改造、二手房翻新等细分赛道,并建立专业化的团队和服务体系,力求做深做透。
在内部运营与成本控制上,必须将“精益化”做到极致。
从采购、生产、物流到各项管理费用,进行全链条、无死角的成本审视与优化。这包括通过技术革新提升原料利用率和能源(如天然气)使用效率。同时,应推动数字化转型从“概念”落地为“具体工具”,将其切实应用于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协同、生产数据实时监控与决策等关键环节,真正实现以数据驱动运营,提升整体效率。此外,应大力发展“小批量、快反应”的柔性制造能力,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水平,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
总而言之,2026年对于中国建筑陶瓷行业而言,绝不会是轻松的一年。它将是行业深度洗牌的关键期,同时也是优秀企业真正沉下心来锻造内功、构建长期优势的宝贵窗口期。
市场从不相信眼泪,只认可实力。那些能够保持战略定力、以务实目标为导向,坚定在产品创新、渠道深耕和运营优化上持续投入,并不断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更有能力穿越这场漫长的行业寒冬。当潮水彻底退去,它们不仅将是留在沙滩上的幸存者,更有望成为下一轮行业新周期开启时,引领市场方向的真正弄潮儿。
关注陶瓷信息网
第十四届陶瓷人大会暨2024陶瓷品牌大会成功举办
12-27
萨米特星品合集 | 探索家·银河、银河絮语·星纹、象牙洞石、萨米特岩板、密缝·无间之境系列品鉴
11-21
明年的瓷砖市场会怎样?陶瓷人的“苦日子”还要多久?
11-21
获得5A认证!兴辉瓷砖引领行业品质革命
11-21
新明珠绿材X品牌开放日|生态软瓷随物赋形,让建筑饰面兼顾美感与自由
11-21
10块瓷砖花了6300元!又有人被这类骗局套路
11-21
一批陶企将退出市场!未来3-5年,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11-21
马可波罗瓷砖【当代仿古 经典未来】系列即将亮相2025广州设计周
11-21
新品发布 | 梦之家瓷砖《金丝绒系列》
11-20
穿越周期・守正出新|贴得稳五载巅峰全球财富盛典圆满落幕!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