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近期,广东、江西、广西等各地“100强企业”系列榜单陆续发布,陶瓷企业的身影愈发少见。
曾经凭借地产红利跻身榜单的陶瓷企业,如今正面临 “入围难、留存更难” 的困境。这一现象的背后,既是榜单门槛持续抬高的外部压力,更是行业深度调整期多重矛盾叠加的必然结果,折射出传统陶瓷产业在高质量发展转型中的阵痛与挑战。
01
榜单门槛逐年攀升
陶瓷企业营收增长乏力
各地100强榜单的入围标准正以显著增速逐年提高,直接抬高了陶瓷企业的入围门槛。以广东为例,2024年广东省民营企业100强入围门槛已升至 133.08 亿元,较上年增长 8.1%,而全省无一陶瓷企业能达到这一标准。
而在近期发布的“2025江西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入围门槛为48.18 亿元,较2024年增加5.01亿元,创历史新高,但陶瓷企业无一上榜。曾几何时,陶瓷企业是江西民企百强的重要力量,连续几年有多家陶瓷企业上榜。
与榜单门槛攀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陶瓷企业的营收困境。受房地产下行影响,2024年陶瓷行业停窑率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之最,达到50%,个别产区甚至高达60%,大量生产线开工不足直接导致营收下滑。在“门槛涨、营收跌” 的双重挤压下,陶瓷企业入围100强的难度大幅增加。
归根究底,各地100强榜单的入围门槛持续攀升,其增速远超传统陶瓷行业的平均增速。在产能过剩、市场需求见顶的背景下,陶瓷企业依靠规模扩张实现营收大幅增长的路径已经收窄。
其次,陶瓷行业经过数十年发展,规模已非常庞大,但整体仍面临产品同质化、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在榜单竞争中,与那些处于风口、资本密集的新兴行业(如新能源、电子科技)相比,传统陶瓷制造业的营收扩张能力相形见绌。
陶瓷企业登上各地“100强”榜单越来越难,这一现象深刻地揭示了行业内外部的结构性变化。这不仅仅是排名的波动,更是中国陶瓷产业进入深度调整与价值重构关键阶段的明确信号。
02
告别规模和速度
转向质量和效益
陶瓷企业在百强榜单中身影的淡出,折射出行业正在告别以规模和速度为王的旧时代,步入一个以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为核心的新阶段。
短期内,陶瓷企业难以重回民企百强阵营,但通过数字化转型、高端化发展和细分市场突破,它们有望在制造业百强、专精特新榜单上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
陶瓷行业的未来不在规模的盲目扩张,而在价值的重新定义——从传统建材供应商向“新材料+智能制造+品牌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才是破局之道。
对陶瓷行业而言,“百强缺席”不是终点,而是重构竞争逻辑的起点。未来的突破点不在盲目追求规模,而是通过价值创新和模式重构,在新的评价体系中重新定义自身价值。
这场变革中,能够拥抱智能制造、深耕高端市场、专注细分领域的企业,终将在产业洗牌后重新站上舞台中央 —— 或许不是在传统百强榜单,而是在 “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等新赛道上,绽放属于中国陶瓷的新光彩。
▏
关注陶瓷信息网
第十四届陶瓷人大会暨2024陶瓷品牌大会成功举办
12-27
冠珠瓷砖×国内领先人文生活媒体《上城士》,以城为脉探索东方人居美学
11-19
各地“100强”,陶瓷企业上榜正变得越来越难
11-19
陶瓷行业洗牌,正在加速
11-19
上线六大系列质感砖,奥巴玛陶瓷以产品革新突围内卷
11-19
效率高3倍、成本低50%!大角鹿马来西亚工厂重构东南亚瓷砖本土化生产格局
11-19
白兔瓷砖×暨南大学 | 党建引领深化校企合作,共育产业新人才
11-18
华美的赞誉|德力泰双层窑技术升级的起点!
11-18
东鹏瓷砖双11霸榜,荣获双平台全周期TOP1
11-17
新起点、新突破、新未来:诺贝尔瓷砖全国零售新商赋能培训会议圆满收官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