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我做了一辈子陶瓷,这几十年间,行业历经数轮周期的起伏波动,我都一一经历过。”一位在陶瓷行业深耕四十余年的企业家如此感慨,“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低谷,到今天所谓的‘寒冬’,陶瓷行业从未容易过。” “要说难,不是只有现在难,每一年都有中小企业慨叹经营无门,每一年都有大量从业者在‘喊难’中选择离开,但真正把心扎在这个行业里的人都明白:百炼成钢,从来都靠百折不挠的坚守。”这位企业家所领导的企业,已在风雨兼程中走过了三十年。这份淡定与韧性,令人肃然起敬。 纵观陶瓷行业四十年发展轨迹,哪一年不曾有过“难”的声音?即便是在房地产爆发、行业整体高歌猛进的年代,也依然有企业淘汰退出,有风云人物黯然退场。而反观产能严重过剩的近几年,却仍有新品牌逆势崛起、新企业破土而生,老企业“老树萌新芽”…… “波动是常态,迭代是必然。” 陶瓷行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条直线,潮起时有人乘势而上,潮落时有人蓄力待发,这种在困境中孕育新机的特质,才是陶瓷行业发展的本来面貌。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01 陶瓷行业年年喊难 但年年有企业增长
需要清醒认知的是,当下的困难并非某一家企业的专属困境,而是全行业、全社会乃至全球经济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从国内市场到国际环境,从宏观经济到微观经营,从需求端萎缩到消费力下降,从房地产遇冷到陶瓷市场低迷,能找出数不尽的负面信号与悲观诱因。 环保压力日益加大。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陶瓷作为高能耗、高排放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保压力。多地政府明确要求陶瓷企业进行环保改造,这对企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近年来,原材料、能源、人工等成本要素价格普遍上涨,而产品价格却难以同步提升,导致行业利润率持续走低。 市场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年轻消费群体对瓷砖的花色、规格、功能需求愈发多元,定制化订单占比逐年提升,对企业的柔性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哪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也要看到:仍有部分企业保持着稳健向好的发展态势。 外部环境与行业趋势虽然重要,但企业自身的认知格局、实干精神与应对态度更为关键。行业从无绝对的“夕阳”之分,只有跟不上时代的“夕阳企业”。既然无法改变外部环境,也难以逆转行业趋势,不如将精力聚焦于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与应对态度。 产销承压、同行无底线“杀价”、终端门可罗雀……抱怨没有用,逃避更没有出路。唯一的办法,是直面难题、细致拆解、逐步推进。要相信“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再大的困境,都有突破口,关键是我们以怎样的勇气与态度去面对。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02 不要盲目跨界、追风口 做精主业比“转行”更靠谱
面对多重困境,不少陶瓷企业急于寻找 “新赛道”,从新能源到跨境电商,从智能家居到文旅产业,跨界尝试层出不穷,但真正成功的却寥寥无几。曾有陶企在前几年投入5000万元进军锂电材料领域,结果因缺乏技术积累和行业资源,一年后项目夭折,不仅亏光了投入,还拖累了主业的发展。 事实上,在市场下行、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没有哪个充分竞争的行业能“独善其身”。互联网行业面临流量见顶,新能源领域产能过剩,电商行业利润薄如纸,这些曾被视为“风口”的领域,如今都已是红海一片。正如一位行业资深人士所说:“你在陶瓷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原材料、生产、渠道资源都未必能活好,贸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凭什么相信你能够活好?” 若无特殊资源或垄断优势,盲目转型未必是出路。相反,坚守主业,通过在产品、技术、渠道、管理上做精做透,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回报。真正的破局之路,从来不是追“风口”,而是深耕“内功”。 2025年,陶瓷行业面临的挑战已成为共识。一批企业、品牌乃至从业者会退出赛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建筑陶瓷,作为与“衣食住行”紧密相连的行业,始终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只要没有出现颠覆性的替代材料,它就永远不会成为夕阳产业——它依然值得坚守与投入。只不过,未来的市场规模或将收缩,需求结构也将调整,但整个“蛋糕”仍然可观。 在这场高质量转型的浪潮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机遇是:住宅高质量发展其实才刚刚起步,潜力远未释放。年轻群体的刚需住房、家庭的改善性需求,以及旧房翻新与二次装修,都是巨大的潜在市场。 据相关统计,中国现有住宅面积超过400亿平方米,每年有大量住宅进入装修更新期。这是一个远超新房市场的巨大蓝海,值得陶瓷企业深度挖掘。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03 熬过这场洗牌期、耐力赛 活下来的陶瓷企业会更强
那么,陶瓷企业应该如何把握这些机会? 产品创新是基础。陶企不断推出如大规格岩板、集成墙板、连纹背景墙、密缝铺贴等创新产品,很多消费者仍会心动,仍愿为美居升级买单。如何将这些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消费,才是陶瓷人应真正聚焦的方向。 服务升级是关键。从单纯的产品销售向整体解决方案转型,为消费者提供设计、配送、铺贴、维护等一站式服务,不仅能够提升客户体验,还能增加企业盈利点。 渠道变革是突破口。传统建材渠道流量下滑已成定局,如何拥抱新渠道、新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数字化转型是未来。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研发、生产、营销、服务全链条,实现精准研发、精益生产、精准营销,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当下的陶瓷行业固然艰难,但只要沉下心来,扎实做好产品、研发、渠道与服务,不断提升内部运营与成本控制的能力,就有机会实现经营目标。 这是一轮残酷的洗牌,也是一场耐力赛——只要能跑赢竞争对手,便能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最终成功。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坚定信心,以韧性和智慧迎接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 陶瓷行业从来就不容易,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够历练出那么多优秀的企业家和品牌。相信经过这一轮调整,存活下来的企业必将更加强大,中国陶瓷行业也必将迎来更加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9-04
09-04
09-03
09-03
09-03
09-02
09-02
09-02
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