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业一周热点 One week hot review of ceramic industry 热点 01 超11条陶瓷新窑点火投产 还有多条在建……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至今国内外已有至少11条陶瓷砖/瓦新窑点火或投产,其中国内超过8条,国外超过3条。 这11条新窑之中,西瓦产品表现亮眼,不仅有4条生产西瓦,而且有一条还刷新了越南当地的单线产能纪录。此外,全抛釉新窑3条,可混烧地铺石、仿古砖等产品的新窑2条,外墙罗马柱新窑1条,岩板新窑1条且日产可达30000㎡。 国内8条新窑之中,湖南产区就占了4条,广东、江西、湖北、重庆各1条。 1月中旬,斯米克磁砖江西生产基地高端智能全抛釉生产线成功点火;1月23日,力泰陶机与衡阳阳光陶瓷联手打造的2条“4.0能效标杆数智时代”西瓦烧成窑成功点火;1月27日,科达为湖北凯旋陶瓷有限公司承建的6#窑炉生产线成功点火,可生产6.5-25mm厚度、多种规格的仿古砖及地铺石产品,日产量2-4万㎡; 2月16日,湖南凯美陶瓷两条外墙罗马柱智能生产线顺利点火;2月28日,东鹏重庆基地三期项目2#新线正式投产,引入了全球领先的500米超长宽体窑炉;2月28日,科达陶机承建的领航企业智能岩板生产线在广东肇庆生产基地举行点火仪式。 国外3条点火新窑。1月10日,科达承建的印尼铂金企业PT. SURYA MULTI CEMERLANG全新抛釉砖生产线成功点火;2月27日,越南VNHOME公司日产250000片西瓦整厂项目成功点火,该项目从原料车间-成型-干燥-烧成-窑后的整厂设备均引进力泰陶机,包括1条西瓦整线,以及1条配件瓦整线。 此外,今年国内外仍有多条新窑正在规划建设,尤其集中在广西产区。据悉,协进企业广西基地三期规划建设2条全新生产线;将军陶瓷集团于2024年11月拍下广西岑溪市新建球陶瓷有限公司,也计划建设多条陶瓷砖生产线,其目前正在招聘各类工厂的工作人员; 另据藤县融媒2025年1月份的报道,广西宏胜陶瓷计划再新建4条生产线,目前正在进行土地审批环节。而在国外,2月22日,印尼Arwana集团与力泰陶机成功签约了第二条4.0高端白坯全抛釉智能生产线,将引进后者的整线装备。 点击查看详情:
广 告 热点 02 淄博27家复产陶企产品汇总! 2025年热推这些新品…… 截至目前,除少数陶企尚未完成技改外,淄博产区超6成陶企已顺利复产。作为产品研发的领向标,淄博每年开年的产品动向、产品创新等都会受到行业关注,那么今年的淄博会有哪些热门新产品、新工艺亮相? 2024年底,部分淄博陶企经过系列技改升级,2025年的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规格方面,除了主流的400×800mm、600×600mm、800×800mm、600×1200mm、750×1500mm、900×1800mm等规格外,800×1350mm、800×1300mm等规格成为不少淄博陶企今年深耕的方向;工艺方面,干粒抛、数码釉、精雕下陷、镀金等工艺成为不少淄博陶企今年发力的方向,如金粤狮企业、锦昊陶瓷、直角科技等,在工艺叠加应用方面不断发力。 可以说,工艺质感砖仍是今年淄博陶企的主要开发方向。 点击查看详情: 广 告 热点 03 大厂不许员工加班 陶瓷企业跟不跟? 日前,美的集团一则超过18点20分不允许员工留在公司加班的消息冲上热搜。曾几何时,许多企业长期要求员工加班,不但996,还要007;现在却反转了过来,员工想加班,企业不允许,到点必须关灯下班,严禁表演式加班。 作为中国制造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珠三角长期以来都是打工者加班的重灾区,大量中小型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各种形式的加班加点。以佛山陶瓷行业为例,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企业都实行单休制,个别企业实行大小周,直到最近几年才陆续落实双休制。 在生产一线,许多企业采用两班倒,也就是一个班要上12小时。一些企业的会议、培训、团建等特意安排在下班后和休息天,员工加班或延长工作时间成家常便饭。而员工的收入当中,除了基本工资外,很大一部分属于加班工资。 早在今年初,美的集团关于简化工作方式的“六条禁令”中就提出了“严禁下班时间开会、形式主义加班”。此次更进一步明确,无疑是对长期加班文化的彻底反转。据报道,为了确保这一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公司HR一到下班时间便开始逐部门进行提醒和催促,确保员工能够准时下班。 为什么在内卷持续升级的当下,会出现如此大的反转呢?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市场下行,消费疲软,大量企业都存在产销失衡的压力,生产出来的产品积压在仓库卖不出去,导致员工工作量不足,企业不得不通过缩短员工上班时间,减少加班以控制产能,提升效益。 二是加班文化正受到越来越多员工、媒体和社会的诟病,打工者变成了机器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尤其是以00为代表的职场人,频频对加班文化说不,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规定“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迫使企业逐步减少员工加班。 三是欧盟出台《禁止强迫劳动法案》,并于2025年底生效。所有出口欧洲的产品,必须遵守5天8小时工作制,员工自愿加班也不行,甚至连采购进来的一颗螺丝也要符合此项规定。早已实施国际化运营的美的、海尔、大疆、阿里等一批大厂,不得不规范运营,以免被欧盟禁售。 点击查看详情: 广 告 热点 04 开年就有陶瓷厂发生安全事故 节后复产一定要注意 开年后一两月,陶瓷企业进入大规模复工复产时期,亦是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易发高发期。近期,又有陶瓷工厂发生生产事故,给陶瓷行业的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 陶瓷作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长长的流水线上,所用的设备、种类非常多,作业环境异常复杂,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近段时间,全国陶瓷厂掀起大规模节后复工复产的热潮,亦是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易发的高发时期。 陶Sir注意到,最近几年各大陶瓷产区均在狠抓陶瓷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总体而言,陶瓷工厂的安全生产事故有所减少,但依旧时有发生。 据各地应急管理局发布的公开信息,近些年来,建筑陶瓷行业几乎每年都会发生10多起安全生产事故,遍布广东、江西、云南、福建、湖南、辽宁等大中型陶瓷产区。常见的事故原因包括:机械伤害(设备操作不当)、高处坠亡(对工厂顶棚进行修缮)、物体打击、坍塌事故(厂房坍塌、脚架意外倒塌)、触电、火灾等。 梳理过去一年与建筑陶瓷相关的生产事故,可以发现,高处坠落事故最为突出,共有5起。其中大多是维修工人在维修厂棚时,从高处坠落,致人员死亡。 梳理这些高处坠落的事故,发生原因包括:厂棚未经正规设计,整体刚性较差;施工过程中未按照正规流程施工,施工人员未经专业施工培训,并且安全意识淡薄,未做好佩戴安全帽、系安全绳等安全防范措施;而陶瓷厂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未督促维修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其次,在瓷砖搬运过程中,被倒塌的瓷砖压伤或被瓷砖碎片割伤的事故亦发生多起,值得陶瓷企业及经销商警醒。 点击查看详情: 广 告 热点 05 最新最全!四川91家 陶瓷厂名单及产品大全 以下是四川省91家陶瓷厂名录及产品结构: 点击查看详情:
热点 06 陶瓷厂开窑晚、开窑少影响上游! 2025供应商“活下来”的4大举措 2025开年来,陶瓷企业普遍开窑晚且开窑率不高,瓷砖销售疲软、价格频降……这对陶瓷企业来说不仅是一种挑战,而且也给上游供应商出了一道难题。 陶瓷厂开窑晚、开窑率不高,意味着瓷砖产量减少,这直接导致上游原材料、化工料的市场需求量减少。 在瓷砖行业市场缩减,价格内卷的当下,生产端原材料、化工料等价格的频繁波动,对于供应商经营而言是不小的挑战。 一方面,虽然原材料、化工料等价格下跌,供应商新采购的原材料成本有所下降,但同时也要承受库存产品贬值的后果。更有甚者,如果市场预期价格持续下跌,合作客户可能还会延迟采购,那么供应商的订单量极有可能进一步减少。 另一方面,当前陶瓷行业生产线的开窑率普遍不高,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供应商之间的价格战愈发激烈,产品利润越摊越薄。不惟如此,供应商还面临账期长、货款难收等压力,在订单减少、利润降低的情况下,供应商的资金压力倍增。 在此背景之下,供应商都在想方设法生存下来。根据业内人士梳理,目前供应商在稳定产品品质的前提下,求生存、求发展的四大举措是: 一、与已合作的优质陶企客户建立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例如与客户一起优化生产流程,以专业的技术助力陶瓷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完善原有的产品结构,提高创新能力,让陶企客户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提高供应商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积极开拓新市场,其中包括印度、越南、印尼以及东南亚等国在内的海外市场,补足当地供应链的短板; 四、优化生产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继续为陶瓷企业提供更物美价廉的产品。 点击查看详情:
热点 07 招工难!陶瓷产业工人 面临老龄化和“断代” AI技术或助力破局 在经济发展的时代洪流中,陶瓷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用工挑战。陶瓷企业急需年轻的新鲜血液注入以维持生产与发展,而就业市场上的求职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却对进厂当工人兴趣寥寥,这一矛盾现象亟待剖析。 当前,陶瓷企业员工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曾经撑起陶瓷产业的60、70后,逐渐步入退休阶段,他们积累的丰富经验难以传承,体力和精力也难以负荷高强度生产工作。而作为劳动力市场主力军的80、90后,却普遍对进厂工作敬而远之。 以泛高安产区为例,2007年产区成立后,建陶产业迅猛发展,生产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招工难问题随之而来,企业和政府甚至远赴四川、贵州等地招工。随着产业工人队伍的稳定以及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的应用,高强度工作被机械手取代。 但进入行业发展新时期,用工荒问题卷土重来,产业工人“断代”现象愈发明显。大批60后陆续退休,70后也即将告别岗位,而80、90后青壮年对车间一线工作兴致缺缺,导致企业一线工人老龄化严重,产业工人出现断层。 高安产区某西瓦企业负责人坦言:“当前,西瓦企业用工问题非常突出,尤其是搬运工、打包工特别难找。今年开年有多家西瓦厂家因员工不熟练而导致生产不稳定,甚至出现抬高工资来抢工人的现象。今年他们厂3条窑炉仅拣瓦工的工资一年就增加了100多万元。 今年春节后复工,上高产区某陶瓷企业老板表示,今年本不打算过早开窑复工,去年底库存积压严重,但企业若迟迟不开工,员工就会另谋高就,熟练工如今十分紧缺。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5年,超9成产区陶瓷企业完成智能化装备技术升级改造,劳动强度大的岗位大多被机器取代,车间工作环境大幅改善,却仍难以吸引年轻人进厂。 对于建陶行业未来的用工问题,要么是上游装备企业能够研发出更先进、更智能的自动化设备,减少普通人工数量,要么引入AI机器人替代人工操作。 点击查看详情: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4-17
04-17
04-17
04-17
04-17
04-17
04-17
04-17
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