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陶瓷行业过去两年投资热度最高的陶瓷产区,广西无疑是其中之一。 以网络拍卖为例,最近两年陶瓷相关资产流拍率较高,许多陶瓷厂拍卖往往因无人参与而流拍,但广西的陶瓷厂拍卖,大多能够以较高价成功拍出。 在生产线新建与技改方面,广西产区如火如荼,每年均有相当数量的全新智能化生产线建成投产,并时不时传来当地陶企扩产能的消息。相关数据亦显示,最近几年,广西为全国产能规模增幅最大的产区之一。
01 广西陶瓷厂拍卖 大多被成功“接盘” 一年超4家陶企成功拍出,成交总价超2亿
最近两年,受整体行业环境的冲击,网拍的陶瓷厂资产,除了少部分成功拍卖,多数处于流拍状态,即使是成功拍卖的陶企资产,许多也是将拍卖价格大幅放低之后才被新投资者接盘。 但是在广西产区,陶瓷厂资产拍卖的成功率远高于其它产区,并且不少陶瓷厂资产以较高的成交价拍出,有的还创造了当年陶瓷厂资产拍卖的成交价纪录。 2024年12月28日,坐落于广西玉林市博白县的新盈邦陶瓷名下土地使用权以及宿舍楼4不动产(第一次拍卖)以2000万元的价格拍卖成功。标的资产评估价为2830.9248万元。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广西博白县新盈邦陶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7月,2014年总投资2.4亿元的公司一期项目投产,2016年该公司第二条生产线竣工投产。 2024年11月23日,岑溪市新建球陶瓷有限公司位于广西自治区岑溪市大业镇古万村的工业房产、土地、构筑物、生产设备、瓷砖、原材料等资产,以5266.66万元的起拍价成功拍出。 新建球陶瓷工厂约占地287.58亩,房屋建筑面积为120,264.28平方米,包括办公楼、宿舍楼、存料仓库、堆放车间、仓库等。其建成十余年,停产仅一年余,高峰时期拥有4条陶瓷砖生产线,瓷砖年产能1150万平方米。 2024年2月28日-29日,桂平市高贵陶瓷有限公司进行拆分第二次拍卖。其中:三宗国有建设用地(约372亩)及地上建筑物、设备,最终被以7588.7688万成功拍出,受买人为家炜鑫企业。 此外,2024年3月11日,广西冠陶瓷业有限公司1#线举行了隆重的点火庆典。而在2023年12月8日,冠陶瓷业斥资8203.6440万元拍下现有工厂。值得一提的是,8203.6440万元创造了陶瓷行业2023年单笔最大的工厂拍卖成功纪录。 不惟陶瓷资产,与陶瓷相关的配套资产,广西产区的拍卖亦异常活跃。2024年11月21日,梧州市南田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名下位于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A12地块+房屋+在建工程等资产以约1600万元的成交价成功拍出。
02 多家陶瓷厂建新线、扩产能 2025还有一批新线要点火
除了在拍卖市场高度活跃,在新线规划及老线技改升级等方面,广西产区同样热度较高。 据公开信息,2024年11月20日,广西宏胜陶瓷有限公司分别以4346万元和1448万元价格竞得广西梧州市藤县两宗工业用地。第一宗工业用地总占地面积152492㎡,规划建筑面积106744㎡;第二宗工业用地总占地面积50795㎡,规划建筑面积35557㎡。 此外,藤县融媒2025年1月份报道,广西宏胜陶瓷计划再新建四条生产线,目前正在进行土地审批环节。 2024年11月19日,广西冠陶瓷业与佛山华信公司签约,将建2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设计日产全抛釉瓷砖4万㎡,预计2025年点火。 与此同时,“2024陶业长征——全国陶瓷砖(瓦)产能调查”走进广西产区了解到,岑溪高峰陶瓷、藤县协进陶瓷、贺州恒希陶瓷、桂平冠陶瓷业等企业2024年在建、筹建生产线5条,主要生产方向集中在中板、抛釉砖等常规产品,且均为单线日产能4万平方米以上的大线;此外,据不完全统计,还有多家陶企规划待建生产线共计23条,其中部分生产线已明确即将启动建设。
除了上述企业,仍有待建生产线规划,但未明确建设时间的陶瓷企业还有蒙娜丽莎、欧神诺、国星、简一、联辉、瑞远等。 新建、筹建或者规划待建生产线,最明显的特点为:基本为引进行业最先进装备技术,建设大产能现代化生产线,提升市场竞争力。 其一方面来自头部企业产能转移和扩张,另一方面源自部分企业经营不善关停后被盘活后原有生产线更迭。可以肯定的是,未来2-3年间,广西建陶产能仍将有所增长。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03 陶瓷行业市场竞争 制造成本之争愈加明显
事实上,从产能变化角度,也能反映出广西陶瓷产业发展的热度之高。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广西瓷砖产能持续处于扩增状态:2014年广西瓷砖年产能为5.38亿平方米,规模大小居全国第7位;2017年瓷砖年产能为6.39亿平方米;2020年为7.36亿平方米;2022年为8.75亿平方米;2024年为9.32亿平方米,并跃居成为全国第4大建陶省份。
梳理发现,近些年进驻广西的陶瓷企业,以广东和福建两地资本居多。有行业人士分析指出,广东、福建陶企受成本和政策影响,产能规模持续萎缩,而广西毗邻的区位优势及低成本,成为广东、福建陶企转移产能的投资新热土。 以广西梧州为例,其到佛山的直线距离,甚至比部分广东产区到佛山的直线距离还要近,但是陶企的生产成本却要低出许多,再加之优越的资源、区位、水运优势及优良的营商环境,使其成为陶瓷行业新一轮投资兴业与高质量发展的热土。 归根究底,近些年来陶瓷行业市场竞争加剧,陶瓷企业为了提升竞争力,让品牌优势与生产优势最大化,纷纷将订单转移至低成本陶瓷产区。由于原料、能源、人工、物流、环保、土地等产业要素的影响,同一款瓷砖,不同产区之间的成本差异显著,这是各陶瓷产区分化发展及此消彼长的主要因素。 可以显著地看到,由于各产区生产要素、资源禀赋和经商环境的不同,尤其是天然气价格和环保、能耗等政策因素的影响,各产区之间竞争的优劣势正在被不断放大。特别是过去的2023、2024年,各陶瓷产区之间竞争愈加激烈,产区之间优劣势的差异,使得其整体开窑率、产销率和盈利能力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 未来的行业竞争,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品牌之间的竞争,还是产区之间的竞争。抛开政策因素,哪个产区拥有成本优势,哪个产区更贴近消费市场,哪个产区将赢得更大的市场机会。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3-22
03-21
03-21
03-21
03-21
03-21
03-21
03-21
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