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福建陶瓷产区的优势和短板是什么?

陶瓷信息网2023-12-11 10:33:01

作者 I 王力

蒙娜丽莎集团文化总监

原标题:福建陶企的优劣与突围

11月22日,有幸参加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青年企业家联谊会晋江论坛,20多位福建产区的青年企业家欢聚一堂,广开思路,畅所欲言,交流思想,碰撞观点,共同为福建陶企的突围与转型把脉会诊,随后又抽空考察了晋江、南安产区的美胜、丹豪、联兴、宏华、华泰、豪山、铭盛、豪华、宝达、国星等10家陶企,对福建产区的产品、市场、管理、营销等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和了解。

陶瓷行业的竞争,很大程度是产区之间的竞争。在中国建陶产业的版图上,福建历来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从早期的外墙砖,到后来的仿古砖,再到当下的木纹砖、地铺石、陶板,福建产区在众多品类、众多领域都走在全国同行的前列,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图片

作为全国三大产区之一,福建陶企的产品实际上最具差异化,跟广东、江西等产区形成了明显的不同。

比如陶板,以华泰为代表的福建陶企做得最大最好;比如木纹砖,全国各大产区都不会成为其主导产品,但却是福建产区众多陶企的主导产品;比如地铺石,其它产区虽然也有涉及,但福建产区产能最大、品类最多、覆盖面最广。其中华泰的陶板、豪华的木纹砖、宝达的仿古砖,其产品、研发、工艺、技术、价格,都令人印象深刻,极具市场竞争力。

福建陶企总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到新的市场蓝海,避开与广东等其它产区的正面竞争,继而在新赛道建立自己的领先优势,这一方面得益于福建企业家敏锐的市场意识,能够在市场空隙中找准定位,然后把握机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福建企业的市场策略,不断寻找市场蓝海,并发挥自己的长处,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

近年来,行业最大的挑战就是需求萎缩,产能过剩。为了降低成本,攫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宽窑大线成为众多陶企的选择。这一方面加剧了行业竞争,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更大的产能过剩。

但是,福建陶企却大多选择了窄窑小线,每一家企业的单线产能都不大,企业很容易通过不同规格、品类的快速转产实现其产销平衡。因此,在今年诸多产区开窑率不足的情况下,福建产区的开窑压力并不特别明显。

图片

与此同时,福建陶企同样非常注重创新,比如华泰的许多异形陶板,在其它产区是很难看到的,至少在陶板幕墙领域建立了强大的领先优势。

还有铭盛的生产线上楼,在土地资源极度紧缺,广东陶企尝试双层窑炉的同时,福建陶企却另辟蹊径,通过车间改造,将窑炉等生产线搬上二楼。在国际市场对中国瓷砖一片反倾销的围剿中,宝达陶瓷却利用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实现超四成产品的海外销售。

通过缩规模、去产能,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类陶企,是行业未来的必然趋势,福建企业显然走在前列。既没有很大的规模和产能,每家企业的产品又各具特色,颇有点意大利博洛尼亚的味道。

但是,福建陶企也面临着极大的瓶颈,首先是成本意识太过强烈。绝大部分企业遵循的仍然是工厂思维,原料、人工、能耗、物流……每一项费用都算得极为精细,对价格极度敏感,这种异常精细的运营思维,虽然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应商、合作伙伴的正常发展,没有他们合理的利润空间,最终受制约的仍然是陶企本身。

二是福建陶企没有像广东一样打造出一批全国性的知名品牌,因此在市场上难以实现品牌溢价,只能是赤裸裸的价格战。品牌的建设,许多时候就是烧钱,比如广告、宣传、推广、活动等,而许多钱短期内是看不到任何效益的,更有许多钱往往是白花的,但你又不得不烧。

图片

福建陶企在产品本身以外的支出普遍较少,这种过度节俭的成本意识,使福建产区在市场竞争中虽然具有价格优势,但也制约了品牌本身的宣传与打造。

正如一位年轻的企业家在论坛上所讲,到佛山,讲得最多的是价值,在晋江,讲得最多的是价格。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福建产区至今仍然缺乏一批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这不能不说是福建产区的遗憾。

福建陶企最大的短板是家族氛围浓厚,从企业高管到合作伙伴,基本都是沾亲带故的同族、亲友。这样的发展模式和合作机制,在企业规模小和刚创立时,可以体现出其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但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成为企业的羁绊。过多的同族、亲友,在企业内部和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一个个利益圈子,从而不利于外来人才的引进和融入。在这方面,广东陶企明显要开明、包容得多,许多老板都能够充分授权给职业经理人来经营企业。

当然,这种家族氛围和用人模式,不仅仅局限于陶瓷企业,整个闽商都有这样的传统。但如果要进一步突围与提升,就必须敞开胸怀,拥抱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