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曾经“一天赚一套房”,如今不敢接单,台湾陶瓷如何焕发新春?

陶瓷信息网2019-08-14 15:56:46

陶瓷信息 | “煤转气”不仅对大陆陶企造成困扰,对中国台湾陶瓷行业的影响也不小。近段时间,台湾天然气价格上涨约17%,台湾陶瓷工业同业公会大呼“快撑不住了”。燃料成本约占生产成本的4成,台湾瓷砖企业背上了沉重的涨价压力。

除了背负成本压力,台湾建筑陶瓷也在面对集体衰落的命运。曾名列全球第5大瓷砖产地、高峰期企业数量达500家的台湾陶瓷产业,早在2002年就只剩45座窑炉。

曾经,台湾企业对大陆影响深远,无论是色釉料,还是陶瓷产品的生产和营销,起到了带动作用。

曾经,台湾陶企在大陆风风火火,“一天赚一套房”;如今他们又如何寻找新出路,再创产业又一春。或许,这对大陆陶企的转型升级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为此,记者带你了解一个跨度为30年的台湾陶瓷故事。

无边落木萧萧下

最近,台湾本土建筑陶瓷业的好消息无,坏消息有。

2019年5月3月,台湾陶瓷公会秘书长赖复元表示最近一年台湾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了约17%,导致燃料成本约占总生产成本的4成。而且能源、原物料、劳动成本都在上涨,从而让瓷砖生产总成本约增加10%。

这让“一直在苦撑”的台湾瓷砖企业有苦难言,连一些中、长期订单都不敢接,以免“接多亏多”。对于“强弩之末”的台湾陶瓷产业而言,这是否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不得而知。

面对大陆和东南亚国家陶瓷的竞争,台湾建筑陶瓷产业则寄希望于通过行政手段来“续命”。

在2017年台湾经贸部门主持召开的一场会议中,台湾陶瓷公会指控,当年台湾市场每100片瓷砖中,就有25片是“大陆造”,原因就是台湾有关部门在《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贸易许可办法》中开后门,让“低劣”的大陆瓷砖大量进口打击台湾本土厂商。

他们认为,自己受到“中国大陆和其他东南亚等进口瓷砖的不公平竞争”,希望台湾政府“在进口关税及强制检验规范与非关税贸易障碍上给予公平的竞争环境。”

微信图片_20190814160028

其实,早在1995年台湾陶瓷就开始大幅衰退,整个产业面临着空洞化及夕阳工业的危机。

台湾当地的数据显示,在1994年当地瓷砖生产达到最高峰,年生产量为140百万平方公尺,占世界瓷砖砖市场生产量4.8%,但2017年生产量仅约36百万平方公尺,较最高峰时减少约75%,占世界瓷砖市场生产量0.3%,销售值90亿元新台币,几乎没有国际竞争力。

风吹云散之际,天空中还有飞鸟的留痕。台湾建筑陶瓷的节节败退,绝不是因为“劣质大陆砖”和“不公平”。


英雄善觅用武地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吹响了改革开放的新号角。彼时,台湾产业升级,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大幅攀升,企业生产难以为继,生机勃勃的大陆成为了台商聚焦的新沃土。

就在这一年,投资5000万美元的“广东三水大鸿制釉有限公司”在三水挂牌,成为在大陆的首家陶瓷色釉料标准化、自动化的制造商。

说起大鸿制釉,不得不提起蔡宪昌。蔡宪昌,1944年出生在台中县清水镇,曾任台湾的中国制釉总经理、董事长。1989年,他开始参与中国制釉投资福建豪盛的工作。

微信图片_20190814160041

蔡宪昌

当其时,台湾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发达的经济带动了宝岛房地产业的兴旺,陶瓷产品畅销岛内,1994年时全台湾的陶企达500家左右,年产瓷砖超过1亿平方米,鼎盛时期居世界瓷砖生产量第五位。

在大陆,瓷砖供不应求,陶企利润高企,整个行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印钞机”神话在各个产区传颂。

然而,与台湾相比,当时大陆的制陶水平不高。蔡宪昌在佛山创办大鸿制釉时,佛山乃至全国能配套生产高档陶瓷色釉料产品的企业凤毛麟角。大鸿制釉放眼望去,方圆百里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1993年,福丰窑业与上海闵行区政府合资创办了沪港合资“上海福祥窑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200万美元,产品注册商标为“亚细亚”。

在台湾,罗马企业以利用台湾红土研发生产第一片彩色瓷砖—罗马瓷砖出名,但再多的红土也有挖光的一天。1994年,罗马企业投资大陆,建设浙江工厂。

与罗马企业一样,台湾三和、三普、协山联合在大陆投资成立三荣陶瓷,项目首期建6条瓷砖生产线,1995年初投产。

同年4月,投资4950万元的台资企业广东万兴无机颜料股份有限公司进驻佛山南海里水镇,公司董事长是周占明。周占明曾回忆,数十年前,台湾陶瓷行业鼎盛时期,陶瓷工厂老板“一天赚一套房”。

1994年,亚细亚出奇招,首次推出了全国模特走秀巡演,当时可谓行业创举,大型走秀造成全国轰动,配合着电视、报纸广告曝光,亚细亚瓷砖红透了大江南北。

1996年,台湾庄头北与美国汉鼎亚太,新加坡汇亚投资共同集资1600万美元,在河北唐山建厂,占地600亩,以生产卫浴产品和陶瓷制品配件为主。

1997年,冠军建材投资3000万美元,在江苏昆山设立信益陶瓷(中国)有限公司。随着大陆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冠军随之加快对大陆的投资布局,2002年时,冠军投资5000万美元,在山东蓬莱成立了信益陶瓷(蓬莱)公司。

台湾陶企大举进军大陆的同时,台湾本土市场却愁云惨雾。1994年下半年,台湾瓷砖价格“一泻千里”,整个宝岛的建筑陶瓷行业开始步入“冬天”。

“一天赚一套房”终究成为了过去,台湾也终究只有3.6万平方公里土地和2000多万人口。抢滩大陆的背后,是奋身一搏的台湾陶企们,将海峡对岸视作了延续自己的陶瓷梦,改变企业命运的福地。


风月无情人暗换

30年,有些人和事,已呈现出兴衰更替,沧海桑田的味道。

有的台湾企业,借助大陆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4年至2002年,佛山万兴先后在佛山、潮州、福建、山东、四川、湖南等18个陶瓷产区成立了分公司。2004年,万兴土耳其分公司成立,正式拉开了万兴国际化的步伐。

但市场经济,往往是“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最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豪盛。作为曾经闪耀中国资本市场的泉州第一股,福建豪盛把色釉料现代化设备玻璃窑炉第一个引进到大陆。

微信图片_20190814160049

1993年12月,福建豪盛在国内A股上市,成为首个在国内上市的建筑陶瓷企业,第一个登陆大陆股市的台资背景企业,首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新闻发布会的泉企。

在民间,福建豪盛也是如日中天。当时只能现金交易,全国各地数万名投资人背着钱赶到泉州来购买豪盛股票。三天的股票发行时间内,泉州体育场、建设、工商等各大银行网点、证券部门人潮涌动,一派繁忙的景象。

此后的25年,红极一时的福建豪盛急转直下,近十次更换“马甲”,经历了福建豪盛→ST豪盛→利嘉股份→G利嘉→G多伦→多伦股份→匹凸匹→*ST匹凸的八次变更后,定格为如今的岩石股份。

福建豪盛的命运折射出不少台湾陶企在大陆生存的缩影。历经了30年的经济发展和市场洗礼后,不差钱的大陆陶企已占据了规模优势。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金元、泛亚先后退出大陆市场;斯米克上市后,瓷砖已不再是主要的“卖点”;台资撤出后,诺贝尔品牌活力十足。

初入大陆时,台湾庄头北的计划是年营收5亿元。但这一计划却从未实现过,随着内部纷争拖垮了企业,2008年时欠债累累的“庄头北”被其他品牌收购。

从台湾到大陆设厂的瓷砖企业,走着走着,只剩下冠军、斯米克、长谷、罗马、大鸿制釉等几家。

故事的背景,是千禧年初,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先后加入WTO,台湾本土的瓷砖出口不得不直面大陆及其他亚洲国家的竞争。

因瓷砖生产成本比大陆高35%以上,台湾本土的建筑陶瓷企业“没法玩了”。受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影响,2009年台湾本地只剩下50多条生产线,年产量萎缩至2700万平方米。

如今,冠军、白马和三洋等三大台湾本土品牌,占据着台湾本土50%左右的瓷砖市场。“台湾造”瓷砖面临无下游产业支撑,本地市场不断萎缩的现状,不少本土陶瓷企业开始“转行”。

玉礼实业是台湾的一家陶瓷原材料公司,成立于1995年,在台湾的市占率高达60%。玉礼实业公司副总经理赖正轩曾任台大化学所博士后研究员,拥有美国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大学理工学位。赖正轩表示,“我们接下来要转型,才有新的机会。”

1995年,玉礼实业开始为陶艺家供应原料,“虽然这部分只占公司整体营业额的2.5%,但它拥有无限的成长空间。”

微信图片_20190814160058

玉礼实业公司副总经理赖正轩

病树前头万木春

与褪去光芒的台湾建筑陶瓷企业相比,在大陆再创业的台湾特种陶瓷企业却活得无比滋润。

1996年,生产陶瓷电容的台湾国巨集团已进军大陆。彼时,发达国家已趋向发展高精密陶瓷,使其成为与金属、塑胶并齐的主要工业原料。

台湾电子制造业发达,自然也就带动了台湾特种陶瓷业的发展。但直至近年,台湾特种陶企才扬眉吐气。因为主要对手——日本村田制造和韩国三星电机实在太强大。

被动组件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零组件,主要包括电容、电阻及电感三大类。三大组件中以电容的市场规模最大,电容又分为陶瓷电容、铝质电解电容等。其中陶瓷电容占全球电容市场约50%,陶瓷电容中的积层陶瓷电容(MLCC)又占陶瓷电容市场约90%。

市场调查机构Paumanok针对全球MLCC产业的统计显示,2017年全球MLCC产值约111亿美元,日本村田、韩国三星、TDK、太阳诱电、台湾国巨、台湾华新科等“六大”囊括全球近80%市场;京瓷、Vishay、Kemet、JDI、SAMWHA、台湾禾伸堂、苏州达方、深圳宇阳、肇庆风华高科、潮州三环等11家厂商被归类为“其它”,分食全球20.57%的市场。

在全球前十大供货商来说,日本供货总和超过全球产值50%,台湾只占10%。一直以来,台湾被动组件产业一直被日本厂商“压着打”。1997年至2016年底,被动组件价格每年调降,原材料主要皆由日本掌控,生产设备供货商也是以日商为主,更有人戏称这是台湾特种陶瓷业的“黑暗十年”。

2017年初,全球最大的两家MLCC厂—村田(Murata)与三星电机(SEMCO)暂停低利润的0402型号MLCC,转做高毛利的车用与高容值产品线,导致0402型号MLCC大缺货。

于是,2017年台湾特种陶企迎来了春天。国巨带头连续4次调涨MLCC(积层陶瓷电容器)价格,华新科也顺利搭上这波缺货和涨价的快车,公司股价、营收及获利均大幅跃进。生产陶瓷电路板的台湾立诚光电的获利也创下了成立以来的新高。

在5G时代来临之际,国巨、华新科、禾伸堂更是被业界看好。因为用到陶瓷基板的地方,一个是无处不在的基站,一个是人们随身携带的手机、智能手表等智能装备,例如手机的无线上网卡,就是一种陶瓷基板。

受益于大陆市场,国巨旗下的奇力新2019年第一季财报显示,集团合并营收为36.98亿台币,同比增长20%,营业毛利为10.77亿台币,较去年同期成长39%。同时,应5G、物联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蓬勃发展,2019年奇力新将新增LTCC及Antenna两条生产线。

国巨董事长陈泰铭坦言,华为公司是国巨的大客户之一,手机跟基站都有供货,国巨在手机市场的市占率很高,即使受美国制裁,华为手机卖不好,但大陆的其他手机厂商也会跟国巨拿货。

曾有记者问陈泰铭,国巨有没有被大陆陶企并购的可能。陈泰铭自信地回答:“有这个压力,但不认为大陆任何一家被动组件公司有能力买国巨,因为国巨比他们大太多了。”

除了国巨,台湾的各类特种陶瓷也在蓬勃发展。台湾大学与3D打印系统整合应用服务供货商——德芮达科技,共同研发成功研发出陶瓷人工骨3D打印技术,这项技术能大大简化骨科手术难度,提升医疗产业技术与质量。

台湾和成,世界十大卫浴工厂之一,人们印象最深的,或许是刘德华代言的和成马桶、林志玲代言的智能型超级马桶。鲜为人知的是,台湾高铁全线的绝缘电片和台湾的云豹战车防弹装备——“抗弹陶瓷”都是“和成制造”。

和成卫浴成立于1931年,邱立坚是和成的第三代掌舵者。他认为,传统的陶瓷产业应该转型,高精密陶瓷、防弹陶瓷、电动车碳纤维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或许,30年前,作为先行者的蔡宪昌前踏上大陆这片骚动的土地时,依然坚信能复制“印钞机”神话。30年后,年轻的邱立坚们看到的,已是另一块新大陆。

当时代的列车滚滚前行,历史的罡风吹散的,不是台湾陶瓷人的陶瓷梦,而是时势。

来源:陶城报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