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瓷砖“论斤”卖,曾经的“香饽饽”2025年率先降价停窑

陶瓷信息网2025-05-23 09:54:57
图片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4 月底,某国内一线瓷砖大品牌在招商会上抛出的 “王炸” 消息,中板出厂价6.2-6.5元/片,以及其它规格瓷砖的低价策略,彻底打破了行业原有的价格平衡。

事实上,自去年6月份以来,瓷砖价格便开启了 “自由落体” 模式,许多陶瓷厂产品价格降幅普遍达到 20%甚至更多。高安某大型陶企市场负责人表示:“抛釉砖论斤卖” 已成为常态,品质好、知名度高的厂家,或许还能凭借品牌与质量优势,多卖几毛钱;但对于大多数品质一般的中小型厂家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掌握价格的主动权。

受房地产经济影响,不仅是瓷砖行业需求持续下滑,在2024年被热捧为“香饽饽”的西瓦,更是在今年率先面临降价、停产的困境。个别厂家的西瓦生产线还在改造的路上就被迫停止,一些转锂后重拾陶瓷(生产西瓦)的厂家,仅复产不到3个月就停产。

图片
图片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大厂品质稳定,有销量没利润

小厂没品质没配套,降价也难卖


据陶sir了解,3、4月份,泛高安产区主流厂家的产销率普遍在8-9成左右,头部厂家甚至实现了产销平衡的良好势头。然而,进入5月份以后,不少企业反映销量明显比4月份要淡,有个别厂家因库存压力已经停窑。而且,受4月份展会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厂家对产品价格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下调,让原本处于成本线边缘的厂家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

在这场价格战的背后,是行业内大厂与小厂截然不同的生存现状。头部大厂凭借稳定的产品品质和市场影响力,在市场上维持着一定的销量,但令人无奈的是,微薄的利润空间让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图片


高安一位头部厂家负责人无奈地表示:“如果能开齐所有生产线,通过分摊成本,企业至少还能勉强保本。然而,当前的市场形势下,想要实现产销平衡几乎很难,企业如今除了苦苦支撑,别无他法。”

江西某头部企业负责人也指出,尽管企业每个月都可以产销平衡,但是有销量没利润。在市场内卷的大环境下,为提升竞争力,企业在成本可承受范围内提出不断提升品质、升级产品结构,却很难提高产品价格,只能秉持长期主义,静待市场向好。

反观一些没有渠道、品质差,长期依靠价格竞争的厂家已到了降价也难卖的困境。一位贴牌商透露,如今一些小厂若不给予优惠政策,客户根本不会下单。更大的挑战是,大厂纷纷降价,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进一步压缩了小厂的生存空间。

据陶sir了解,随着市场陆续进入淡季,少数厂家的库存压力凸显,泛高安已有个别厂家开始停线。而大部分主流企业尽管5月份销售不及4月,但还未有厂家表示要进入停窑减产阶段。值得关注的是,北方一些产区有部分厂家5月份产销率不到7成,6月份或将有不少企业陆续停窑减产。

图片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香饽饽”不香了

西瓦率先降价、停窑


“都以为做瓦的厂家在淘金子,殊不知曾经有多疯狂,现在就有多凄凉。”江西佳宇陶瓷某负责人坦言。

去年还炙手可热的西瓦,今年也未能逃脱市场寒冬的侵袭,甚至率先陷入降价、停产的困境。2024年下半年,当瓷砖品类遭遇价格和销量的双重承压,而国内的西瓦厂家呈现的却是产销两旺的态势,部分厂家的仓库甚至被卖空。

这一火爆场景吸引了部分瓷砖企业纷纷转产,尤其是高安产区转锂电后又重回陶瓷行业的企业,在瓷砖行业下行的背景下,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彼时产销形势良好、生产线技改成本相对较低的西瓦品类。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江西西瓦日产能增加近 190 万片,仅高安产区就新增 80 余万片。

图片


然而,西瓦市场的繁荣如昙花一现。今年 4 月初,不少西瓦厂家的产销率已不足 70%,价格更是在开年就下调了5%- 10%。面对销量与价格的持续下滑,一些刚刚投产的西瓦企业率先停产,原本计划的二期生产线技改项目也被迫搁置。

随着5月下旬雨季的到来,西瓦销量或将进一步受到影响,面对持续激增、无处安放的库存积压,部分老牌西瓦厂家也将面临减产停窑,预计6月初,将有部分西瓦生产线因库存压力陆续停窑。

作为大家居建材行业的重要关联产业,房地产经济的下行直接影响着瓷砖、西瓦等产品的需求。同时,建陶行业长期以来的盲目扩张,使得产能严重过剩,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尤其是过去两年,瓷砖市场的短暂繁荣,吸引了一批大产能生产线的加入,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与产能过剩问题。

从去年下半年起,瓷砖产销量再次下跌,而作为以农村市场为主的西瓦产品,经历了短暂的繁荣过后,也无法“一枝独秀”,抵御需求缩量带来的压力。

图片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