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今年9月,可能是陶瓷行业近些年来市场表现最冷的‘金九’。”日前,陶sir走访多家陶瓷企业,这句话反复出现。部分陶企早早地停产减产,以缓解库存压力,并将复产计划推迟至国庆假期之后;即便仍在生产的陶企,也普遍将产量压缩,不少车间里原本忙碌的生产线陷入了沉寂。
陶企的被动减产或停产,迅速将“压力”传导至产业链上游。上游供应商们陷入两难僵局:一边是“分不清陶企是真停产,还是假停产观望”的困惑,怕盲目备货导致原材料积压,又担心若后续陶企复产需求反弹,自己因备货不足错失订单;另一边,受下游需求骤减影响,许多陶瓷生产的核心原材料进入“降价通道”,部分品类单月降幅超5%,却仍难改“卖不动”的现状。
从需求端到产业链上游,这场由市场疲软引发的“连锁反应”,正让整个陶瓷行业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01
陶瓷厂停产、减产
间接影响上游原材料价格
“往年9月,虽说不是很旺,但订单基本都能排产到月底,今年能够维持一半的产量就不错了。”广东一陶企负责人告诉陶sir。截止目前,部分陶企已停产、减产部分生产线,少部分陶企更是已经全部停产。
陶企之所以会在“金九银十”期间停产,最主要还是针对市场需求疲软而做出的被动应对。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下游装修需求大幅缩减,瓷砖库存积压问题日益突出。有经销商称,“上半年进的货现在还有四五成没卖出去,根本不敢再大量补货,厂家催单也只能婉拒。”
当然,在需求疲软、库存高企的双重压力下,陶企停产、减产也间接影响天然气及原材料的价格。其中,根据“燃气在线”最新数据显示,9月9日,深圳大鹏、东莞九丰、广西北海、珠海金湾等LNG液化天然气沿海接收站价分别为4770元/吨、4850元/吨、5150元/吨、4750元/吨,若按气化率1400折算,分别是3.41元/m³、3.47元/m³、3.68元/m³、3.39元/m³。
与数月前相比,每立方天然气的价格已下调大约0.5元/m³。与此同时,氧化锌、氧化铝、碳酸锶等原材料的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价。以铝来看,9月4日,生意社铝基准价为19510元/吨,与本月初(19643.33元/吨)相比,下降了0.68%;与5月7日的20073.33元/吨相比,下降了2.81%。当然,瓷砖生产所需的氧化铝,其价格伴随需求的减少,价格下调幅度更大。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02
没利润、收款难
上游供应商承压
理论上来说,天然气等能源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下降,本是陶企降低成本的好机会,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瓷砖降价也卖不出去,就算成本降了,也赚不到钱,甚至出现生产越多亏得越多的情况。”上述陶企负责人表示,只有当市场需求真正回暖,原材料降价才能转化为陶企的实际利润。
与此同时,陶企停窑减产的举措,让原本就面临巨大压力的供应商陷入更加尴尬的处境。对于供应商而言,陶企停产直接导致需求锐减,库存积压问题凸显。“现在好几家陶企都停窑减产,订单一下子少了三、四成,仓库里堆得满满当当的货。”广东一氧化铝供应商说道,为了消化库存,只能选择降价促销,先撇开利润不说,更关键的是“降价也不见得能够带动销售。”
实际上,更让供应商担忧的是,陶企停窑可能引发的付款延迟或是收不回来的问题。
本来,部分陶企本身的资金链就比较紧张,停窑后现金流更加吃紧,供应商的货款回收难度加大。上述供应商担忧地说道,“在我们合作的客户中,有两家陶瓷厂已经拖欠货款超半年多了,现在又遇到他们停窑,真担心这笔钱收不回来。”还有供应商称,当前有一家停产的广东陶瓷厂,正在对供应商的货款采取打五六折的方式处理。
“现在的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我们供应商利润率也就几个点,甚至仅有一两个点,如今货款只给五六折,这不就相当于血本无归了么?”供应商满心无奈却束手无策,不同意就只能一直拖,最担心最后一分钱都收不回来。
从目前陶企反馈的情况来看,9月份的市场低迷态势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有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对于陶企而言,停窑只能作为短期的避险手段,要想长期生存,还需主动求变。一方面,陶企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则要加强渠道建设。
对于供应商来说,需要加强与陶企的沟通协作,共同应对市场挑战。同时,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群体。尽管当前陶瓷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市场低迷期也是行业洗牌、转型升级的契机。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9-18
09-18
09-18
09-18
09-18
09-18
09-18
09-17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