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展厅里铺满了瓷砖,客户却找不到一款喜欢的……

陶瓷信息网2025-09-18 08:53:13

wps1.png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没有人怀疑这句话的正确性。它曾频繁出现在企业各类经营战略、会议发言和PPT的大屏当中,被奉为是绝对正确的经营圭臬。

市场竞争越激烈,这句话的含金量就越高。

很长一段时间,陶瓷企业都是以产品为中心,只要产品够好、价格够低,就不怕消费者不买单。然而,进入卖方市场,一切都变了。你的产品好、价格低,我承认,但对不起,与我没关系。我只为自己的需求,或者说自己喜欢的产品买单

市场早已天翻地覆,可许多陶企的经营管理者们却浑然不察,或者说即便察觉到了消费市场的变化,但在具体的经营决策中却又延续过往的惯性而出现偏差。

许多人嘴上天天喊着以客户为中心,但在具体的决策、管理和运营当中,又会不知不觉背离这一宗旨。管理者们言之凿凿,执行起来却南辕北辙。当理念沦为装饰性口号,决策者陷入管理幻象,企业就会离消费者越来越远,最终惨遭市场的无情回击。

wps2.png 

这种管理幻想,首先表现在产品的开发与选择上。陶企每年都会开发大量的新产品,但在新品开发过程中,很多决策往往都是基于老板和销售老总的个人喜好,或是盲目跟风头部品牌的爆款花色,而非基于对终端消费者、设计师、装修公司需求的系统性调研。

最终,展厅铺满了自认为非常好看的瓷砖,但客户挑来挑去,就是找不到自己满意的产品。

市场推广中,管理者常常倾向于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力度,尤其是采用最新工艺的高值类产品,这样可以避免价格战,为厂商带来相对丰厚的利润。但推广者却忽视了消费场景的普适性。一些太过超前的新技术、新产品,往往缺乏成熟、完整的应用设计、加工铺贴、物流搬运等配套方案,如大规格岩板的粘贴、无限连纹的通铺、阴阳角的拼接等,导致客户买回去后出现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最终心生不满而给出差评。

此外,许多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库存驱动销售的现象。工厂为了追求窑炉效率,在没有订单的情况下,凭感觉排产某些常规型号的产品,导致库存积压。

随后,销售部门不得不强化对库存产品的促销力度。一批滞销品刚清完,另一批产品又积压,如此循环往复,企业始终在打折清库存的促销当中,而客户真正的需求,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

营销与销售脱节,也是以客户为中心沦为口号的常见现象之一。许多企业一方面宣传自己的产品多么好,多么领先同行。可一旦出了质量问题,厂商总是千般理由,万般借口,将责任推得干干净净。瓷砖作为一种半成品,后续的搬运、加工、铺贴、防护等都非常重要。如果沟通不到位、指导不及时,就会为各类质量问题埋下隐患。等问题爆发后再扯皮,最终受伤害的总是消费者。

wps3.png 

任正非有一句名言: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但现实中由于销售部门权力、层级的层层阻隔,使得客户的声音格外弱小。

一线销售员最了解客户需求,却最缺决策权。当听到客户抱怨的销售员、面对客户困惑的门店销售,无法将信息有效传递至决策层,或传递后得不到重视,企业就在最关键的接触点上失去了以客户为中心的能力。

此外,部门墙与绩效考核偏差也是进一步加剧这种管理幻象的因素之一。当销售部门只关注销售额而忽视客户体验,当研发部门只追求技术先进而不管是否好卖,当产品设计只顾花色独特而忽略大众审美——每个部门都在自己的KPI上表现出色,却合力创造出糟糕的客户体验。这种组织内部的孤岛化,让以客户为中心成为无人真正负责的空洞承诺。

管理层在会议室里想象的客户需求与市场上真实的客户需求,很多时候都存在巨大的偏差。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就要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管理决策、资源配置,都要紧紧围绕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而展开。从产品思维、工厂思维转向用户思维,这是一场艰难的转型,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异常艰难。

要打破这种困境,企业需要建立真正的客户反馈闭环机制,确保来自市场一线的客户声音能够直接影响决策流程;需要重构绩效考核体系,将客户满意度与各部门绩效真正挂钩;需要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跨部门的客户体验管理团队,将KPI目标转向客户;更需要定期走访市场,与客户零距离接触,保持对市场真实状态的即时感知。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需要勇气自我否定的观念转变。它要求企业愿意打破固有思维,挑战传统做法,甚至牺牲短期利益来换取长期的客户关系。那些能够将这一理念真正融入到组织血液的企业,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因为最终,企业存在的价值不是由内部决策者定义,而是由他们服务的客户所决定的。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