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陶瓷行业洗牌!淘汰的不只是陶瓷厂,还有“人才”……

陶瓷信息网2025-08-22 11:58:19
图片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行业下行压力下,市场需求萎缩,竞争日趋白热化。越来越多陶瓷企业选择停窑歇业,收缩观望以图自保。随之而来的,是大量陶瓷从业者面临失业风险 —— 不少人长期处于半待业状态,更有人早已转身离开这个行业。

行业洗牌,看似是企业、品牌、产品、渠道、价格之间的交锋,实则终究是人才的较量。企业间的差距,根源在于人的差距。正是人的思维、眼界、决策与方法,造就了不同企业、品牌的经营结局。

行业洗牌,既考验老板,更筛选人才。老板的思维与认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上限。若自身能力不足,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被淘汰是必然结果。但只要老板思路清晰、方向正确,敢于放权,就能借助职业经理人实现企业的持续运营。

什么样的人才才算真正的人才?这一直困扰着老板们。很多时候,老板们高薪请来的人,位子、待遇、尊重样样给到,上下都满怀期待,结果却是个 “庸才”—— 不仅没能扭转局面,反而给企业造成了不小损失。

图片

通常,区分人才与 “庸才” 有两个标准:一是实际价值。能在岗位上为企业所用、创造价值,才称得上企业需要的人才。否则,哪怕是名校毕业生、海归博士,或是大厂资深管理人才,都不算数。近年来,行业里有些所谓 “才子”,擅长诗词书画或能言善辩,在圈子里小有名气,却在企业裁员时最先被淘汰。

“天生我材必有用”,并非这些人的才能没用,而是其才能与企业需求不匹配。企业是市场组织,所有员工、部门都必须面向市场和客户。只有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企业就像一台大机器,每个机构、零件都得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作用与价值,否则就会出问题。

二是领先优势。无论哪个部门、岗位,总有一些人业绩突出,领先他人。如果业务员偶尔签个大单成销冠,可能是运气;但换个区域还能年年领先,那他身上一定有别人没有的潜力和能力。

无论在哪个部门、岗位,做事总能比别人更出色 —— 也就是所谓的先进和标兵,必定是企业最宝贵的人才。老板不仅要给高薪,更要提拔到更高职位,加满 “燃料”,激励他们带动更多员工创造更大价值。

人与人之间,先天思维、后天技能,以及做事风格、方法,都有很大差异。不管来自哪里、资历深浅、有无文凭,从事管理、销售、生产、研发还是后勤,能在相同岗位、环境中脱颖而出,业绩领先、工作出色,就一定是企业需要的人才。

图片

企业选拔人才,要警惕那些夸夸其谈、眼高手低、作风浮夸的人。这类人往往口才好,讲起来头头是道,听起来无所不知,还擅长给老板 “画饼”,但真要做事,却一事无成,落不了地。

真正能成大事的人,不会轻易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尤其不会让竞争对手察觉意图。他们会和团队默默策划、准备、酝酿,直到最终结果揭晓,大家才发现他是这么做的 —— 那一刻,他早已把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企业选拔人才,要结合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别总觉得外部引进的人才更管用。

这些年,陶瓷行业特别爱从家电行业挖高端人才,因为家电行业经过前期洗牌,成熟度高于陶瓷行业,引进这类人才能更快导入成熟、系统的管理理念和竞争策略。

但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千万别忽略培养身边的人。为什么有些普通员工在原公司默默无闻,跳槽后却立马发光?很多时候不是能力不够,而是老板没发现他们的独特潜力,没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

企业选拔人才,不应被性别、文凭、地域、年龄等因素束缚。近年来,年龄歧视在职场很突出,有些企业一味追捧管理层年轻化,觉得他们是企业新生力量和未来希望。但职场更看重人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

当下,信息爆炸,技术迭代、市场变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刚毕业的年轻人若不持续学习、躺平摸鱼,职场能力会快速退化;相反,若善于学习、不断改变自己,年龄不该成为职场的阻碍。

大浪淘沙,适者生存。行业深度调整,企业既渴求思维敏锐、观念前瞻、行动果决、知行合一的顶尖人才力挽狂澜,也终将使滥竽充数、眼高手低、空谈误事的平庸者淡出舞台。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