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广东制造,假一赔十”遍地开花!这八个字坑了多少人

陶瓷信息网2025-05-28 08:48:49
图片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装房子买瓷砖,一不小心就踩坑。

由于复购率太低,普通人一辈子最多也就买三四次。对于绝大部分消费者而言,都是首次购买瓷砖,能听过几个瓷砖品牌就不错了,更别说挑选到自己合适的产品。当你被“广东制造,假一赔十”的承诺吸引时,殊不知已踏入商家精心设计的陷阱当中。

瓷砖的质量、性能包括许多方面,有些是显性的,肉眼就可以看得出来,比如图案、色彩、外观尺寸等;有些是隐性的,必须借助专业的检测设备,或者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

瓷砖这潭水太深。同样规格的一片砖,便宜的几十元,贵的几百元,价格相差好几倍。怎么选?一脸懵逼的消费者只好把目光投向了那些大品牌和广东砖。可绝大部分的销售人员都会告诉你,选大品牌都是交“智商税”,购买自家的才是最优选。

再不行就上网查。哈哈,只要是个品牌,就是陶瓷行业十大品牌、央视上榜品牌。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全抛釉十大品牌、仿古砖十大品牌、瓷片十大品牌等,看得你眼花缭乱,莫辨真伪。尤其是“广东陶瓷”“佛山陶瓷”更是如雷贯耳,深入人心,成为消费者的最爱,也成为瓷砖市场最大、最多的坑。

图片


广东陶瓷之所以质量好,名气大,是因为国内瓷砖行业一批头部陶企基本上都集中在广东,尤其是佛山,汇集了国内最多的一线品牌。这些一线品牌,贡献了行业最多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而且市场渠道广、门店多,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一组数据告诉你,截止2024年底,广东拥有完整生产线的陶瓷企业只有136家,生产线565条,其产能只占全国总产量的26.3%。市场上绝大部分所谓的“广东制造”都不是真正的广东砖。

广东头部陶企,基本上都在全国各地建有多个生产基地,为了维护品牌形象,会采取严格而又统一的质量标准,但他们从来不宣传自己是真正的“广东制造”。相反,那些质量粗劣,或者不是真正广东砖的企业,才会特别强调自己是“广东制造”。

图片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这类广东砖,一是在广东周边区域烧制,只是把冷加工放在广东或者佛山。那些马路上整天拉砖坯的货车,很大一部分就是做这种生意的。要知道,一片瓷砖好不好,首先是原料,其次是烧成。这两个环节都在热加工环节,也就是说瓷砖从窑炉出来的那一刻,已经决定了其基本的品质,比如坯体强度、吸水率、平整度、耐磨性等,后期的磨边、抛光、打蜡、包装等冷加工环节当然也重要,但已无法改变瓷砖关键性能和指标。

许多企业只是把冷加工环节放在佛山,就号称自己是“广东制造”,这完全是在打擦边球。更多的“广东制造”,则连装都不装一下,直接把其它产区生产的产品打上“广东制造”的标签。如果你有机会进入一些外产区企业的生产车间或仓库,就会发现这里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广东制造”或“佛山制造”。

乱象背后是无底线的利益追逐。假冒产地泛滥成灾,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大量广东企业因为生产成本、物流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到其它产区贴牌,而产地则直接标注广东或佛山;二是“广东制造”市场有溢价,外产区陶企在佛山注册一个陶瓷公司,或者商标,以广东砖的名义强化销售。

图片


近年来,品牌授权大行其道,广东一批陶企尝试所谓的模式创新,向经销商和运营商进行品牌授权,由经销商和运营商直接在外产区自主贴牌生产,以“广东制造”的名义进行销售。一开始只是某一渠道的特供产品,后来扩散至常规的工程、整装甚至零售渠道。

这种全新的合作模式,等于是在租商标、卖马甲,被称为陶瓷行业的“南极人”。品牌方只负责收取一定比例的品牌授权费,至于贴牌多少、哪里贴牌、质量如何控制,流入哪些渠道,授权方基本不管,由此导致市场上到处都是“广东制造”。

如果说把生产好的瓷砖拉到广东工厂换个包装,或者把冷加工环节放在广东,还不好直接判定其生产产地造假,那么,那些广东陶瓷企业进行品牌授权而又缺乏监管的产品,无疑都是对真实的产地进行了刻意隐瞒,这类产品,消费者最难分辨。

图片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广东制造,假一赔十”,受伤害最大的自然是消费者。花了广东砖的钱,却买了非原产地的货。其次是那些贴牌产区的陶瓷企业,始终活在广东砖的阴影之下,难以建立自己的区域品牌,即便其产品质量不逊广东砖,也只能打上广东砖的标签进行销售。

还有一群受害者,就是行业内一批头部企业,他们在全国多个产区拥有生产基地,当在包装箱上注明真实的产地时,反而遭遇消费者冷眼——市场正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怪圈。

真正的广东砖,从来不把“广东制造”当作卖点,反而是那些非广东产区生产的“私生子”,千方百计打上“广东制造,假一赔十”的标签,这既是市场的混乱,也是行业的悲哀。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