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陶瓷企业停窑减产,大产能宽体窑首当其冲?

陶瓷信息网2025-07-19 08:45:17
图片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进入六、七月份传统市场淡季,瓷砖市场进一步趋淡,多家陶瓷企业负责人向陶 sir 透露,6月份瓷砖销量环比下滑三成至五成。这一数据不啻为一记重锤,再度击碎了行业对市场回暖的期盼。事实上,瓷砖销量下滑的趋势早有端倪,但其下滑幅度已然超出了此前的预期。

经过数月的市场竞争与价格厮杀,许多大产能宽体窑炉出现了“停摆”。广东多位陶瓷企业负责人坦言,如今的停窑,首当其冲便是那些大产能宽体窑,而小窑炉却凭借高品质、柔性生产的优势逆势突围。陶瓷行业正经历从“规模为王”到“价值制胜”的深刻转型。

图片


01

从规模制胜到负担拖累

大产能宽体窑更易停窑


日前,陶sir走访各陶瓷产区发现,6月份以来,越来越多陶瓷企业加入停窑减产行列。梳理当前停产生产线,许多都是大产能宽体窑,这些曾经象征陶瓷企业实力的“巨无霸”,如今正悄然褪色。

深究根源,产能与市场失衡是核心因素。大窑炉动辄日产能四五万平方米,在需求萎缩的当下,直接转化为巨大的仓储压力。

不惟如此,有的陶瓷厂家大产能宽体窑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品质难把握。此前曾有陶瓷企业负责人坦言:“仓库堆满的时候,转身都难,更别提稳定把控每批次产品品质。”

图片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今年以来,辊棒印、R角等问题持续困扰陶瓷企业。为缓解产品质量问题,部分陶瓷企业更换更厚辊棒以减少砖面辊棒印,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在高附加值产品赛道上,大窑炉先天缺陷暴露无遗,大产能宽体窑的高速运转难以实现木纹砖的精细纹理、精雕工艺的立体触感……

经过两个月的市场检验,越是行情低迷、需求萎缩,大产能窑炉越容易成为负担,因而率先停摆。过去“开足马力扩产能”的口号,如今演变成“宁慢勿快”的审慎。

甚至有陶瓷企业负责人表示,即便市场出现零星回暖信号,也不敢贸然点火复产。“现在招人容易,但送人难呀。”一位陶瓷厂厂长的话道出了行业痛点——如果产能拉满后遭遇市场后劲不足,遣散员工不仅面临经济成本,更可能引发用工纠纷,这种潜在风险让陶瓷企业对点火复产慎之又慎。

图片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02

小窑炉市场竞争力渐显

柔性化生产重构竞争力


与大窑炉的遇冷形成鲜明对比,小窑炉的市场竞争力正逐步凸显。

业内资深人士指出,在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过程中,小窑炉展现出三大核心优势:一是工艺调控更精准,能实现仿古砖、质感砖的多层次釉色叠加;二是批次切换更灵活,可快速响应市场对产品花色的个性化需求;三是品质稳定性更高,通过减少单窑产量,最大限度降低品质大幅波动。

小窑炉的差异化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持续释放。经过六月份新一轮价格战后,大窑炉生产的常规产品利润空间已被压缩至个位数,而小窑炉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仍保持着可观的毛利率。

在此背景下,为更好地应对市场的下滑,陶瓷企业纷纷将生产资源向小窑炉倾斜,以牺牲规模为代价换取品质稳定性的提升。

上述陶瓷企业负责人认为,面对这场深刻的市场变革,陶瓷企业需加速产品升级,从常规抛光砖、抛釉砖转向木纹砖、精雕砖、仿古砖等高附加值产品,既能规避低价竞争,又能充分发挥小窑炉的工艺优势,从而构筑差异化竞争壁垒。

与此同时,在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市场环境下,陶瓷企业还需通过优化配方、提升窑炉效率等举措严控成本。值得注意的是,陶瓷企业已不能再沿用过去满负荷生产的模式,而需根据订单动态调整窑炉运转节奏。如此一来,陶瓷企业既能响应市场需求保证核心产品的持续供应,又能避免产能闲置。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