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日前,在辽宁法库经济开发区沈阳日日顺陶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建陶行业首条天然气掺氢量产试验线成功点火。随着首批300×600mm规格瓷片顺利出砖,标志着天然气掺氢技术在建陶辊道窑量产应用方面实现零的突破,同时也是法库县落实《辽宁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国家碳达峰试点(沈阳)实施方案》,抢抓发展机遇,在加快建设绿电制氢制、运、储、用产业链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
技术突破
氢、气融合实现量产应用
据了解,氢是目前已知的极具工业价值的零碳燃料,可实现终端能源的无碳排放,成为当下解决高温制造业向清洁、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由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浙能白马湖实验室、沈阳日日顺陶瓷有限公司、辽宁省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组建的天然气掺氢技术法库项目工作组,积极研发氢、气融合的高温燃烧技术,在对现有建筑陶瓷工业用辊道窑、输气管道等设备不进行任何改造的情况下,推进氢能在建筑陶瓷产业的实际应用。
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清洁能源事业部总监吴伟伟介绍,天然气掺氢的技术优势并不单单体现在氢气参与燃烧的层面上,而是天然气中掺入适当比例的氢气后,可有效改善天然气燃烧的特性,使其更加充分和稳定。试验数据表明,天然气掺混10-15%的氢气后,天然气燃烧利用率可提升1%-2%。
“2018年,法库陶瓷产业园区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在行业内率先完成了“煤改气”,园区年均用气量在3亿立方米上下,对天然气能源的依赖度较高,对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产业化应用需求也更为迫切。”吴伟伟表示,沈阳日日顺陶瓷的这条天然气掺氢技术应用试验线,对目前以天然气为主要能源的中国建陶工业来说,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降碳路径。
沈阳日日顺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詹开国介绍,陶瓷砖烧制对于温度控制和燃料稳定性有着较高要求。进行燃烧试验的这条示范线总长300米,瓷片年产量达900万平方米,以天然气和氢能作为燃料,其中,氢能掺混比例最高可达15%,不仅帮助企业有效降低了能源成本,减少碳排放,推进绿色化转型,还进一步优化了陶瓷产品的烧制效果。掺氢后,火焰温度更易于调节,使得陶瓷产品的色泽、质地更加均匀一致,残次品率明显降低,进而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打造标杆
法库县加快绿电制氢产业链建设
据了解,绿电新能源产业是法库县“十四五”期间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之一。法库县正全力构建新能源及“储能大县”,把握“碳关税”过渡期,聚焦绿色产业总体发展定位,充分利用储量丰富的风、光、生物质等可再生资源,加快“源网荷储”一体化和“风光氢”多能全产业链发展。
吴伟伟表示,下一步,正泰新能源将以此次示范项目为基础,进一步深化天然气掺氢技术的系统优化与场景拓展,探索更高比例的绿氢耦合应用,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推动相关装备研发、标准体系建设与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构建“氢能+天然气”融合发展的能源生态。
据介绍,目前,法库县正在强力推进新能源一体化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推动风电制造及储能电池项目、新能源固废回收及二次利用项目、国家级新能源实验室项目尽快投入运营,着力打造“储能大县”,有效引导全县高温、高耗能工业企业实现由传统高碳工艺向绿色低碳工艺转变,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协同发展。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10-23
10-23
10-23
10-23
10-23
10-23
10-23
10-23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