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许许多多的行业,包括整个社会,都在快速分化。分化的结果,就是头部通吃,剩下腰、尾部一地鸡毛,沦为头部崛起的炮灰。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汽车行业,赛力斯、小米的订单排到了几个月甚至一年之后,而大量传统车企的生产线早已停产,仓库里堆满了落满灰尘的车辆无人问津。
当下最火爆的网络直播同样如此,头部直播间动辄10万+,传统行业、自媒体新入门的直播间内,常常空无一人。雷军在微博上发个“早安”,能收获数万的点赞和阅读,普通人绞尽脑汁、千辛万苦写出的长篇大作却只有个位数的阅读。权高位重的高管、大腕、网红们,一天24小时忙得飞起,分身乏术,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但大量中低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许多时候却是无所事事,甚至躺平。
年薪百万的人才苦觅难求,月薪3000的牛马岗位不保。
没有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时代,多少实体店、多少工厂都能够生存。而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伴随着信息差的消失,首先是平台化,然后是头部化,人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投资理财、娱乐消费等等,一切似乎都只跟几个APP关联,微信、美团、滴滴、淘宝、抖音、头条……悄然之间,它们已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深度绑定。
从7nm、5nm到3nm……芯片运行的速度越快,大数据的算力越强,社会分化的步伐就越大。
不仅仅是直播、大厂和互联网平台,整个社会在大数据的驱动下,再加上资本的加持,头部进化的速度正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大,而尾部却变得越来越小,直至成为社会进步分化的耗材和牛马。
头部化的本质,是社会资源的高度集中,社会越发展、市场成熟度越高,头部化趋势越明显。而一旦成为某一领域的头部,就会形成寡头垄断,几乎所有的资源都会以更快的速度向头部集中,使头部企业和平台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水泥、玻璃、家电、手机、汽车……许多行业已完成了第一轮洗牌,行业集中度非常高,TOP10、甚至TOP5就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剩下的才由腰、尾部企业瓜分。
陶瓷人应该庆幸这个小而传统的行业,因为差异化、重物流、低价值、区域化等多种因素,至今还是一个相对分散的行业,还处于群雄混战的时代,还没有出现寡头垄断,实现真正的头部化。
十多个产区、数千家企业、近万个品牌,瓜分着3000亿左右的市场蛋糕。即便是最大的头部陶企,市占率也不足3%。大量中小微企业、品牌都还有生存的空间,甚至在行业大洗牌的浪潮中,活得比所谓的头部企业还要滋润。
但陶瓷人必须明白,这只是产业演进、洗牌当中的一种阶段性现象。虽然行业集中度进展缓慢,却仍旧在逐年提升。一旦积累到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将会快速崛起,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让大量中小企业和品牌商迅速萎缩,最终选择退出。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想象一下,如果TOP10陶企拿走50%的市场蛋糕,这个行业还剩下多少中小微企业?
有人会说,陶瓷行业不会头部化,或者说一旦成为头部,就有被淘汰出局的危机。不信你看,过去几十年,从佛陶集团开始,一批批曾经的行业巨头,包括华东军团、陶业航母等等,都曾因种种原因而折戟沉沙,风光不再。
但今时不比往日,随着市场的成熟,互联网的广泛渗透,再加上资本的力量,一批新成长起来的行业巨头,正在强化固有市场的基础上一步步持续成长,其间虽有波折,但分化的步伐一刻也不曾停歇。
巨头的倒下与行业头部化并不矛盾。巨头倒下只是偶然事件,行业头部化则是必然趋势。
陶瓷行业的分散格局,实则是头部化前夜一种脆弱而又短暂的平衡。这场演进并非仅仅是市场份额的争夺,还包括认知、资本、标准与政策的深度垄断。
未来,头部陶企将凭借强大的产能优势、渠道优势和本土化的成本优势,重新定义市场格局。
更关键的是,在资本的助推下,并购整合将成为比内生增长更快的一种扩张手段,头部陶企将利用资本优势逐步吞并区域性品牌,完成市场版图的重构与整合。
此外,产业互联网与“双碳”政策也正加速洗牌进程。头部企业有能力投资全链路数字化与柔性生产,构建起中小企业无法逾越的效率与成本壁垒。同时,环保、能耗、双碳、标准等政策带来的生存环境越来越严苛,政策收紧实际上有利于头部陶企率先合规运营,并逐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大量中小企业、落后产能将因无法承受而选择退出。
陶瓷行业当下群雄纷争的格局,一定会伴随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头部化而更加集中。未来,大量中小陶企和品牌商,必须要有清醒的战略抉择,要么深耕差异化,锁定名优新特赛道,成为细分市场的头部和“隐形冠军”;要么主动融入头部怀抱,成为其区域市场、特定渠道的价值拼图。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9-25
09-25
09-25
09-25
09-25
09-25
09-25
09-25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