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近日,某地市监局发布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一陶企生产的瓷砖厚度不合格,被罚10444.8元。同时,该案例还提到该陶瓷厂该批次瓷砖的生产成本、销售价格等诸多细节。其中的利润,揭开了陶瓷行业一家普通工厂当下的经营状况。
该陶瓷厂于今年3月份生产了384箱300×600×10.5mm规格瓷砖,每箱8片,每箱成本价为15元,每箱销售价为16元。最后,这384箱瓷砖6箱用于抽检,2箱在装运时损坏,剩下的376箱被以5元/箱的价格售出,获营业额1880元。
根据相关细节,这批瓷砖大概率为300×600mm规格的瓷片,成本价为15元/箱(折合为每片成本1.875元、每平方米成本10.4元),销售价16元/箱(折合每片卖2元,每平方米卖11.11元)。相当于每片瓷砖的利润仅有0.125元,每平方米利润仅有7毛钱。假若还有其它未摊入的经营性成本费用,这批瓷砖很有可能会处于“不赚钱”状态。
但到最后,这批总成本为5760元的瓷砖,以5元/箱被“贱卖”,实际营业额仅有1880元,血亏近4000元,并且还被罚了10444.8元。
事实上,最近两年,无论是陶瓷厂家还是经销商,经营瓷砖生意的利润率均大幅下滑,并且这样的低利润案例越来越普遍,许多陶瓷厂和经销商早已进入微利,甚至是负利时代。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01
瓷砖利润越来越低
稍有不慎就可能亏本
最近几年,陶瓷厂家和经销商常把“没利润、没钱赚”挂在嘴边,这绝非空泛的吐槽,而是行业经营的真实困境。
过去在行业高速增长时期,由于市场信息不透明,瓷砖生意的利润相当丰厚。“压机一响,黄金万两”、“想发财,做建材”这样的说法,正是那个黄金时代的生动写照。
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步入存量阶段,瓷砖行业呈现出高度同质化、价格透明化和竞争内卷化的特征。在缺乏统一规划、调控与行业自律的背景下,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不断加剧,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大量中小型陶瓷厂和区域经销商早已进入“微利时代”,更有部分企业长期处于亏损边缘,实际已迈入“负利时代”。
如今,“只要不亏,就已经跑赢相当部分同行”的说法,在瓷砖制造与销售环节中,已不再是一句玩笑。
去年,佛山市监局亦通报了一则典型案例:佛山某陶企委托淄博一陶瓷公司生产一批800×800mm规格的瓷砖共200件,生产成本为12060元,随后以62.4元/件的价格售出,共获得销售额12480元。成本12060元的瓷砖,卖12480元,利润420元,折算下来利润率仅为3.37%,最后还因附录G产品未办理3C认证被罚了5万元。
到了2025年,瓷砖行业的市场内卷与价格战进一步加剧,利润率更低,这从上半年陶瓷行业上市公司的半年报中可见一斑。多家上市陶企营收十几、二十亿元,利润却处于亏损状态;还有的上市陶企销售量同比增长,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利润率反而越来越低……
江西一家陶企营销负责人算起经营账满是无奈:“上半年中板、抛釉砖比去年同期降价超30%,如果再算上清库存、特价砖、处理砖的价格一放再放,部分厂家的平均单价可能砍半,事实上陶企如今比拼的是现金流、韧性强。”
也有瓷砖经销商表示,最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及短视频的快速发展,瓷砖价格越来越透明,在高度内卷的市场下,现在许多瓷砖的终端零售价只有几年前的一半,而且客户还要货比三家,价格越来越便宜,利润越来越低。
事实上,近两年来,陶瓷行业的利润率下滑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席卷全产业链的普遍困境——无论是手握生产线的陶瓷厂家,还是深耕终端的经销商,都能够明显感受到,低利润案例已从“偶尔出现”变成“常态发生”,更有部分厂家和经销商陷入到“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尴尬境地。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02
微利、负利越来越普遍
陶瓷企业“没利润”困局如何破?
这种“微利日益常态化、负利逐渐普遍化”的局面,不仅让陶瓷厂家和经销商的经营信心受挫,更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厂家因利润不足,无力投入研发新型瓷砖产品,只能在现有品类中“内卷”;经销商因赚不到钱,减少了服务投入,比如不再提供免费测量、设计服务等,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体验。
在价格传导机制不畅的背景下,许多陶企虽试图通过节能降耗、精益生产控制成本,但仍难以抵消销售端的价格压力。不少陶瓷厂为维持现金流和市场份额,被迫采取“以价换量”策略,陷入“越卖越亏”的恶性循环。经销商也同样面临店面成本高、库存压力大、动销缓慢等问题,而传统“坐商”模式难以为继,利润空间被急剧压缩。
“没利润”不只是一种声音,更是一个信号——它反映出陶瓷产业正在经历从粗放扩张到精细运营的关键转型阶段。如何在成本控制、差异化竞争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平衡,已成为厂家与经销商必须共同面对的现实课题。
行业人士指出,瓷砖行业已从增量竞争进入存量博弈阶段,利润率持续走低不是短期波动,而是行业深度洗牌的开端。未来企业必须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导向,通过产品创新、渠道重构、品牌升级和服务增值构建新的盈利模式,否则将面临出清风险。
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陶瓷厂家与经销商“没利润、没钱赚” 的现状,既是市场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等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也暴露出行业自身在产品创新、品牌建设、渠道整合等方面的短板。
要打破这一困局,需要厂家与经销商共同发力,厂家需加大研发投入,推出高附加值、差异化的产品,提升品牌竞争力;经销商则需优化渠道结构,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多元化经营拓展利润来源。只有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才能逐步走出利润困境,推动陶瓷行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9-25
09-25
09-25
09-25
09-25
09-25
09-25
09-25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