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近期,又有多起装修纠纷备受关注。今年3月份,江苏无锡的赵先生全款支付9859元在某建材店订购指定颜色的地板,但在7月份收货时却发现“货不对版”,实物颜色与约定存在明显差异。
赵先生要求退货退款,商家以“批次不同、现货已售完”为由同意更换颜色,但拒绝退货退款。协商无果后,赵先生向当地消协投诉,最终,商家致歉并办理了全额退款、上门取货,纠纷得以解决。
事实上,赵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在瓷砖装修消费中,因瓷砖色差问题而导致消费纠纷的案例也困扰着许多消费者和商家。
据河南都市报道,河南洛阳的贾女士花费14000元买瓷砖,发现瓷砖釉面和颜色跟当初看到的样品完全不一样,而商家称“东西都对得上,就是会有点色差”,贾女士认为瓷砖货不对版不能接受。经过现场协商,商家同意将剩下瓷砖退回,已铺贴的地砖额外补偿7500元。
01
瓷砖色差问题频发
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据网络公开消息显示,近年来,因瓷砖色差问题维权的案例不在少数。不少瓷砖装修业主吐槽:“展厅看到的瓷砖颜色是浅灰,到家铺贴后却成了深灰,整体看起来斑驳不均”、“同一批次订购的瓷砖,部分砖面颜色偏黄,装修效果大打折扣”……
浙江省一消费者花费16500元购买瓷砖,到货后发现颜色不一致,协商后商家全额退款;福建省一消费者瓷砖铺贴后出现同一批产品颜色差别大,最终商家负责更换颜色不一致的瓷砖,并给予消费者12000元损失补偿;河南一消费者购买的墙瓷砖铺贴后有明显色差,经销商与厂家共同补偿4500元……
这些瓷砖色差纠纷的背后,既印证了该问题在消费端的高频多发,更揭示出其对消费者与商家的双向影响。消费者要为色差承担返工成本、承受装修效果落差,商家则可能因纠纷损耗品牌信誉、付出赔偿代价。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瓷砖色差成为困扰双方的共同难题?
综合各大平台上发布的瓷砖色差案例分析,大多数瓷砖色差问题的出现与生产、存储、安装等多个环节密切相关,以下是4点较为常见的原因:
1
生产批次、表面工艺不同
瓷砖经由高温烧制而成,与原料配比、温度、工艺等环节息息相关,窑炉内不同区域的温度、空气环境存在细微差别,同一批次、同一型号的产品也可能会出现部分砖面颜色不一、偏深或偏浅的现象;哑光、亮光、仿古、柔抛……不同工艺对光的反射不同,视觉上也会有些许色差;除此之外,部分厂家生产标准不严格,缺乏完善的色差检测流程,未对出厂瓷砖进行颜色筛选就直接发货,这也是导致瓷砖有色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不同的光线导致出现色差
不同色温的光线叠加后,会改变瓷砖的颜色还原度。比如同一批瓷砖,在自然光照射的区域显示浅灰,在暖光吊灯照射的区域显示浅黄,在冷光射灯照射的区域显示冷白。不同区域呈现不同颜色,看似是瓷砖色差,实则是混合光源下,不同色温光线对瓷砖颜色的叠加影响,属于光线环境导致的“场景化色差”,选购瓷砖时,最好拿小样回家对比。
3
存储与运输的“后天影响”
瓷砖从仓库到送到消费者手中,要经历仓储、运输等环节,若操作不当,也可能诱发或加重色差问题。部分商家将瓷砖露天存放,长期暴露在阳光、雨水或潮湿环境中,瓷砖表面釉层可能发生氧化或受潮,导致颜色暗沉、出现色斑;更有甚者,为降低库存压力,将不同批次、不同规格的瓷砖混合存储,直接错发不同批次产品。运输过程中若包装破损,瓷砖与外界环境接触,或因颠簸碰撞造成表面磨损,也可能让消费者误以为是色差。
4
铺贴、安装方式不当
部分瓷砖有纹理或渐变,安装环节的疏忽也可能让潜在色差变成显性问题。按照规范流程,瓷砖铺贴前需进行“预铺”,将所有瓷砖平铺在地面,检查颜色、纹理是否统一,筛选出颜色差异明显的瓷砖。部分施工人员为节省时间,省略预铺步骤,直接铺贴瓷砖,导致整体环境下色差问题集中显现;还有部分消费者自行购买瓷砖后,未与施工方明确预铺要求,最终因施工不当引发纠纷,却难以界定是产品问题还是施工问题。
02
发现瓷砖有色差怎么办?
学会这几点避免踩坑
瓷砖色差看似是小问题,却可能影响整体装修效果,甚至引发消费者与卖家的消费纠纷。面对高频的瓷砖色差问题,消费者并非只能被动接受,从选购到验收再到售后,做好以下三点,可大幅降低纠纷风险,保障自身权益。
1
选购时:现场看样品,签合同要约定标准
选购瓷砖时,要选择正规品牌和口碑良好的商家,确认其具备完善的生产和品控体系,避免购买“三无产品”或小作坊产品。此外,切勿仅凭展厅样品或线上图片判断颜色,建议现场查看同一批次瓷砖的整体颜色,同时要求商家提供样品留存,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瓷砖颜色需与样品一致,若存在明显色差,商家承担退货、换货及相关费用”。
2
收货时:必须当场验货,及时排查问题
瓷砖送货上门时,务必亲自到场验货。一是核对产品信息,确认品牌、型号、生产批次与订单一致,避免商家错发不同批次或不同型号的产品;二是检查瓷砖外观,随机抽取不同包装箱的多块瓷砖平铺,观察颜色是否统一,有无明显差异;三是查看包装是否完好,若发现包装破损、瓷砖受潮或磨损,当场拍照保留证据,并及时与商家沟通,拒绝签收问题产品。
3
纠纷时:保留证据,依法理性维权
若发现瓷砖存在明显色差,且商家拒绝配合解决,消费者需冷静应对,第一步是固定证据,包括订单合同、付款凭证、样品、验货照片或视频、与商家的沟通记录;第二步是优先与商家协商,明确提出自身诉求(如退货、换货、赔偿损失等);若协商无果,可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或拨打维权热线求助,借助第三方力量调解;若调解仍无法解决,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要求商家承担相应责任。
从装修选材到完工验收,瓷砖色差问题始终是悬在消费者心头的“隐形炸弹”。它可能藏在样品与实物的细微差异里,潜伏在不同批次的包装标识中,最终让精心设计的家装效果大打折扣,还可能引发买卖双方的维权纠纷。
对于消费者而言,做好“选购、收货、维权”的全流程防护,是保障自身权益的关键;对于商家而言,坚守诚信、规范流程、重视售后,才是长久经营的根本。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减少此类纠纷,营造更健康、更放心的装修消费环境。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9-17
09-17
09-17
09-17
09-17
09-17
09-17
09-16
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