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上半年业绩下滑10%,就已经超过大部分陶企了?

陶瓷信息网2025-09-08 10:50:30

wps33.png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产能过剩、需求萎缩、竞争加剧……上半年陶瓷企业业绩普遍下滑,尤其是过度依赖低价策略的陶企,面临的业绩压力更甚。江西某大型陶企负责人坦言,上半年业绩同比去年略有下滑,但开窑率同比有所增加,整体上保持产销平衡的态势,但产品单价的下跌,拖累了上半年业绩

综合市场蛋糕变化、产品价格战激烈程度,以及各产区开窑率情况,上半年陶企业绩普遍承压,大部分陶企的下滑有着必然逻辑:从产品单价来看,许多陶企的价格进一步受挫;不少产区开窑率受需求缩减影响,创历史新低。

wps34.jpg 

以瓷砖行业6家上市公司为例,上半年营收悉数下滑,下滑幅度在5%-18%之间不等(下滑幅度10%以内的2家,超过10%的有4家)。多家上市公司虽然销售量持续增长,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但在价格战深度影响下,瓷砖单价的下跌,使得总体营收不升反降。

拥有较高品牌溢价及健全销售渠道网络的上市公司尚且如此,中小陶企的业绩压力可见一斑。据我所知,上半年整个陶瓷行业几乎没听到业绩增长的声音。佛山一位资深销售人士表示,能把下滑幅度控制在20%以内,算是不错的表现了;如果下滑幅度在10%以内,基本就能超过大部分同行了。

wps35.png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01

业绩增长越来越难

小幅下滑就已超过大部分同行

 

江西一大型陶企董事长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销售业绩呈温和增长,但瓷砖销售数量的增长幅度更为显著。他指出,在当前行业价格持续探底的形势下,企业能够保持业绩的增长或略有下滑,往往需要依靠瓷砖销售数量的显著增加,以销量来对冲价格下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瓷砖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但在市场需求缩量、行业开窑率持续降低的背景下,瓷砖销售量的增长往往需要企业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及产品、渠道、营销策略等系统性的提升,从竞争对手手中争夺订单。

总体来看,陶瓷企业想要实现业绩增长,正变得越来越难。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标志着行业洗牌正在加速,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会愈发明显。对于企业而言,这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淘汰落后产能、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

wps36.png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当前行业正处于去产能调结构的阵痛期:一方面,中小陶企因缺乏成本控制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在低价战中逐步被淘汰,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另一方面,头部企业也在积极调整策略,例如减少低端低价产品产能、加大高端瓷砖研发投入,或拓展海外市场以缓解国内需求压力,但短期内仍难以扭转业绩下滑的整体态势。

当下的市场,表面上看,是一场由产能过剩、需求萎缩引发的生存竞赛,但更是一场企业综合实力的生死消耗,就看谁撑不住先倒下去。其逻辑简单而又残酷,通过击穿那些实力不强企业的现金流,迫使其退出市场,从而用短期流血换取未来的市场空间。

如果一家陶企的营收业绩持续大幅下滑,市场份额连年丢失,利润持续亏损,最终的结局显而易见。这场始于房地产大退潮的行业洗牌,必然会淘汰相当部分的工厂、品牌、人员、供应商、经销商,而守住份额,稳住渠道,才有活下去的机会。

行业洗牌,归根结底是陶企你死我活竞争优势的大比拼。企业的竞争优势,每时每刻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wps37.jpg 

 

02

淡化营收,坚持长期主义

更重视市场份额、毛利率、现金流

……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陶企开始淡化营收,更注重瓷砖销售量(市场占有率)、毛利率、现金流等数据指标,以长期主义心态,持续跑赢同行,并在品质、交付、成本、创新、渠道、价格、团队、效率等方面精耕细作。

以陶瓷行业的优等生上市公司为例,上半年的经营策略与重心大多为加大高端产品的占比,持续的降本增效,改善现金流、增强渠道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

有的上市陶企通过深耕渠道、价值营销、精益运营和费用精准管控等措施,体系化运营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推动经营质量稳步提升,降低资产负债率,保持财务结构和毛利率稳定。

有的上市陶企坚持效益优先与风险管控并重的经营思路,持续推进精益管理,围绕质量提效、创新破局、客户深耕等方面,塑造竞争优势。同时,系统实施降本增效工程,强化费用管控,通过全价值链的协同优化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持续落实减费、降本、增效各项举措,增强经营韧性。

还有的上市陶企深度挖掘供应链潜力,提升成本控制能力,通过扎实提升发展质量与精细化管理,强化规模效应,保证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同时,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风险把控及降本提效的系列举措,实现销售量稳步上升,保持现金流稳定充裕,毛利率增长及经营质量持续向好。

也有上市陶企为突破国内市场的增长瓶颈,积极探索布局海外市场,主动拓展海外业务,逐步打开新的增量空间。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