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2023陶业的蛰伏》——深度雄文,道尽陶瓷行业真实现状

陶瓷信息网2023-05-23 22:43:13

作者 I 麦子(笔名)

系陶瓷行业资深人士

孟夏已至,旺季来临,陶瓷行业的暗流再次潮涌。没有几多欢喜,但添些许忧愁,与以往情况略有不同的是,今年陶瓷人的心态略显保守,在形势并不明朗的2023年,很多原本冀望与三年之后动一动的人,更多选择了“蛰伏”,美其名曰:观望。


终端的蛰伏

01


品牌厂商无一例外地对2023寄予了无比美好的期待。有着陶瓷行业20余年终端经营历练的老李,对2023一季度的起伏给予了这样的评价“三年积累的订单会有一个释放周期,但上游产业的下行对行业的传导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从2000年入局陶瓷行业,到2023年,屈指一算,他竟然与某品牌长期合作了23个年头,“伴随企业的成长,终端得到了赋能,享受到一定的红利。”但如今,“下行的市场,内卷的行业,血拼的价格,品牌方各种政策的调整”让老李有点招架不住,而刚刚过去的五一,业绩也只是差强人意。

“努力破局,在本土找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依托现有资源,扩大经营面,从单一的材料供应向家居整体服务商前行,甚至跨界,这是老李今年考虑最多的问题。

只是,在经过与包括定制、整装、跨平台、多品类、跨行业、投资机会等多个方向的合作单位沟通之后,“迷离的前景、模糊的趋势、拿捏不准的合作方”让李老板放下了理想,在厂家层层紧逼之下,“真的不敢大投”,他坦言,选择了“蛰伏”。



市场的追逐

02


地产的大面积暴雷下,行业自然开始审慎与开发商的合作,为数不多的以央企为代表的优质房企门前递交应标书的队伍越来越长,那些平日在佛山时有小聚的同行,还经常在“万保中华”门前偶遇。只是在拥有绝对话语权的甲方面前,除了越来越低的报价,显然还需要更多的智慧去面对来自同行的竞争。

整装公司的洽谈室,同样也挤满了来自代理商和厂家的销售人员。原本只在当地三五个县城有分店的装饰公司,不知从何时起被频繁地邀请到佛山陶瓷厂家参观交流,“原本省内有几家比较强势的同行,我们的规模不大,聚焦周边区县以半包业务为主,主打性价比,在品牌方的推动下感觉到市场空间的巨大,现在开始全面切入整装”。

抢占整装份额的背后,产品、价格、服务、账期,这样的整装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与地产暴雷相比,家装公司跑路其实早已见怪不怪,如何把握边界,管理好预期,需要更加集中精力,切勿因噎废食更不能囫囵吞枣。

当两大B端挤得头破血流,更细的工程市场就被挖掘出来。酒店、商业连锁、卫健设施、各类学校、艺术场馆、单体墅院等原本“隐秘的业务角落”,也被列入了重点关注的项目中。

市场僧多粥少的常态下,如果还能在粥里捞出点皮蛋,恐怕也就剩这条线了。但在这兼具复杂性与灵活性的小B端,要把工作做到更深更细更扎实,既是对营销人员专业性的考验,更是对企业系统支持能力的挑战。



服务的升级

03


从单一的材料销售向整体服务升级早已是行业共识。当“辅材+包铺贴”成为一种行业的标配带来的工地效应形成新一轮的内卷,意识形态与系统落地之间的鸿沟如何跨越就成了新的难题。整体交付需要的不仅是系统的策略,更强调的是服务的可执行。打破传统的内生惯例,走向拥抱生态的共享,是陶瓷行业迫切需要构建的新思路。

另一方面,随着岩板在应用方面的持续深入,从单一的面板加工,到以复合、幕墙等综合应用去探索更深的业务领域,成了破岩而出的无二选项。这其中的壁垒在于企业如何围绕技术开发、知识产权、市场开拓方面构建组织,更在于跨界专业人才的引入与培养。重建服务的定义,找准新的细分赛道,以长期主义对抗当下的既得利益,对头部企业来说,这一命题更需倍加关注。


 

产品的创新

04


随着岩板产品短短2年陷入红海,陶瓷行业的产品创新在2022年其实已然进入了“漫长的季节”。仿石仿木仿万物,在装备差距极易被抹平的当下,瓷砖新品的保质期几乎短到只有15天,难逃高仿背后的尴尬,是难以面对的门槛过低的事实。尽管各种概念一如既往的不断被推出,但撇开理论回归物质层面,行业的确需要高阶的创新。

传统的基于工艺和装备以实现的产品迭代,难以适应当下的行业发展需要。产品经理岗位的缺失在陶业是普遍现象,没有系统CMF的支持,定稿更多依靠产品设计师的想象和选版话事人的偏好,而凡是涉及产品的问题似乎都在指向研发部门。

陈旧的模式极大限制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单纯导入巨无霸企业的研产销一体化管理模式似乎也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必须认清陶瓷企业依然处于成长阶段的现实,而结合自身现实有效整合相关部门的资源发挥除集成优势以更系统地实现从趋势分析、需求调研、竞争态势、设计选型、高效生产、包装推广的全案企划,或是打破现有产品同质化创新瓶颈的关键。



挑战与机遇

05


每当行业转型之际,就有巨大的新的市场机会。相比成熟企业,不确定时期的市场,对新兴公司来说完全可以有更高的预期。陶瓷行业有着超3000亿的市场份额且容纳着近千品牌,而单一企业规模不足5%份额,也意味无比巨大的冲刺空间。

在扑朔迷离的局面下,规模企业有着较好的资源更容易实现市场份额的突破,但实际上,巨大的成本和过往的成功也极易成为阻碍创新和主动的包袱,而趋势、战略、治理、管理,每一项都在考验着头部企业CEO,在试错成本看起来大于边际收益的态势下,头部企业不少选择了保守。而新兴公司若能准确把握机遇,坚定战略不转移,发挥勇快灵,博得超越预期的市场红利依然可期。

而在行业转型的关键周期,如何看待市场两端化发展的趋势,则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抉择,对头部企业来说尤甚。紧追高净值人群实现高附加值与匹配刚需消费实现规模经济这个看起来是选择但实际只有都不能少。稳健的经营与勇敢的尝试并不冲突,保持定力在缩圈竞争中拿稳门票当然重要,但在长期的排位赛竞争中如何力争领跑,考验的不只是营销人的果敢机智,还有对组织趋势研判、战略制定、治理规划、管理路径的综合考验,更需看对当下与未来如何定义。


期待的破局

06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或许在未来的三到五年,陶瓷行业将迎来1/3的市场调整,但竞争再充分的行业也依然有着无限的空间与蓬勃。

随着消费分化趋势的明朗以及大众消费的降级与降息不可避免的来临,如何避免更多不确定,把握企业发展的确定性,需要企业掌舵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梳理,将优势发挥到极致,在可破局点上勇敢进发把握先机,补弱增强,勇敢面对不足衷于改进,以洗心革面的姿态重塑企业形态,打造利益共享的组织共同体,最大限度发挥组织能量,敢于承担责任,尊重合作伙伴,共同解决问题,是2023行业需要正视勇敢面对的当下。

以长期主义锚定目标,放下执念,果敢坚毅,未来可期。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