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环保设备之春”:前景美好,过程痛苦

陶瓷信息网2019-01-09 19:37:44

 

新《环保法》施行一年有余,陶瓷环保设备企业期待已久的“春天”仍未来临。

近日,多家环保设备企业向陶瓷信息记者表示,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进下,尽管当前陶企的环保意识、重视程度,以及环保设备的市场需求均在逐年提升,但因为各方条件制约,“陶瓷环保设备之春”还远未到来。

“这是一个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行业,很多企业并不愿意大力投入。”佛山一位不愿具名的环保设备企业负责人坦陈,对于陶企而言,完全解决环保问题,至少需要投入上千万元资金,但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这显然是难以承受之重。

与此同时,尽管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对环保提出了严格要求,但在真正的执法过程中,不乏“雷声大、雨点小”的柔和现象,最后也不了了之,很多企业因此都存在侥幸心理,并应付式的走走过场。

随着各地环保整治事件的持续发酵,折射出政府部门对环保要求的愈加严格,在此背景下,环保设备行业无疑还将释放更为庞大的市场空间。

 

数据显示,中国陶瓷行业年耗煤超过7000万吨,每年约产生NOx150万吨、SO2 150万吨、粉尘80万吨以及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污染物。图为正在生产的陶企。

 

前景广阔,阻力重重

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正式实施。陶瓷行业新一轮环保治理大幕全面拉开。彼时,乘借着政策“东风”,环保行业的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

不过,广阔前景背后,发展阻力沉重复杂,推行难度也远超行业预期。

“环保趋势不可逆转,但执行过程异常痛苦。”行业知名陶机设备专家管火金曾向陶瓷信息记者表示,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而对于陶企而言,在生存普遍艰难的背景下,除了少数优秀的品牌型企业,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环保改造。

同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内陆产区,陶瓷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绝对支柱产业。尽管有新《环保法》利剑,但环保部门也不敢随意挥舞。一边是保增长、促民生,一边是公众对环保的迫切要求,在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艰难抉择中,环保部门的日子也颇为煎熬和两难。

据介绍,对建筑陶瓷工厂实施综合性环保改造一次性投入往往高达千万元,而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显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承受。地方政府如果100%按照法律来严格执行,大量企业将面临难以生存甚至是倒闭的局面,并直接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态度模棱两可。

记者注意到,2015年曾有多个产区在年初开展轰轰烈烈的环保整治运动,并强调“将关停多少陶企”,但到了第二季度政策开始就放松了,导致一些企业签了环保治理合同,却迟迟不见行动。这是陶瓷行业在环保法规执行和落地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就现阶段而言,陶瓷环保设备行业发展阻力大于推力。环保设备市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搅局者众多;行业环保知识普及度偏低,部分企业老板理念难以转变;政府有形的手强制干预等都成为环保设备行业发展的阻力。

但最大的阻力还是“钱”。有环保设备企业向陶瓷信息记者表示,其刚切入陶瓷环保领域的时候,产品定位高端,全部为自动化整套设备,但后来发现,这种定位与陶企的实际需求大不相符。“毕竟陶瓷行业大型陶企仅占少数,许多中小型陶企难以承受高端设备的高昂价格。”后来该企业开始将设备进行简化处理,并根据陶企的“经济实力”进行订制生产,如自动化改装成半自动化、缩短使用寿命和保质期……“但无论怎样简化,前提都是确保陶企能够24小时稳定达标”。

这家企业说,特别是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陶企所面临的资金压力不言而喻。事实上,从近两年的实际情况来看,陶企的环保意识和重视程度均大幅增强,并且深谙解决好环保问题,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诸多隐形价值和稳定的发展环境,但最终涉及到资金层面,企业不得不望而却步,或者在原有基础上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对环保要求尺度不一、松紧各异,大多在政策上缺乏明确的态度和战略指导,导致陶企不知如何“接招”应对。

 

“蛋糕很大,但人人都想分羹”

  作为近两年开始爆发的“朝阳产业”,陶瓷环保设备行业的市场空间有多大?佛山赛因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彭博向陶瓷信息记者介绍,如果参照火力发电厂的高标准建设,初步估算,仅在脱硫环节,每条生产线就需要投入四五百万元,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诸多条件制约,每条线实际投入一两百万元左右,以全国3000余条生产线为计,仅脱硫环节的市场蛋糕就在30~60亿元。

 “如果再加上除尘、污水处理、降噪等环节,市场空间将更大。”彭博表示,作为传统的“三高”行业,陶瓷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环保处理的环节较多,如降噪,虽然现在国家政府没有做出具体要求,但毫无疑问的是,这将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不过,据陶瓷信息记者了解,上述市场容量仅是理想状态,环保设备行业的年实际销量与此相去甚远。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陶企生产线并不是全部都能够较长时间开启,对于长时间闲置的生产线,考虑到经济效益和产出,陶企并未或并不需要进行环保改造。而对于一些实力较弱、产能落后的乡镇、村办陶企,在实际使用环节,设备安装更加简化,投入也更低,往往仅需保证短期排放达标,“形象工程大于实际效应”。

庞大的市场蛋糕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分羹,市场也开始混乱。记者从多方渠道统计发现,近两年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涌现出大量环保设备企业,散布于广东、江西、山东等地。

但对于具体有多少家环保设备企业,受访人士均表示“无法统计”。彭博介绍,近两年环保设备企业大批量出现,经常没过几天,就突然冒出一家,甚至于有的时候,同一家企业换个名字又突然出现,根本就难以分辨。他表示,保守估计,现在仅仅是涉及脱硫业务的环保设备企业,全国就至少达四五十家。

陶瓷环保设备行业准入门槛怎样?答案取决于陶企的要求。“陶瓷行业高度民营化,不像国营的大型电厂那般,对设备企业的资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和复杂的审核流程。”彭博告诉记者,正因为陶企对设备企业的资质没有明确要求,导致该行业门槛整体较低。

与此同时,从技术方面来看,脱硫脱硝在发电等行业已发展多年,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因此运用到陶瓷行业,也不存在太大的技术难度。

     

市场还未爆发,即已趋饱和

环保企业数量的“爆发”,也与地方政府短期内严格的环保治理要求紧密相关。记者了解到,以今年年初的山东淄博为例,在环保整治过程中,执行比全国标准更为严格的地方标准,并强制要求陶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环保设备的安装,达标运行。

这一规定,造成在有限的时间内,优质的环保设备企业供不应求,据传与个别优质的环保设备企业合作,淄博陶企甚至需要提前一两个月预约,并排队等候设备安装。而另一方面,政府划定的环保期限又迫在眉睫,导致部分企业病急乱投医,由于技术的参差不齐,即便有些陶企安装了相关环保设备,但在检测过程中仍然会存在不达标问题,被政府部门强制要求继续停产整治。

业内人士指出,政府采取的“限期”整治模式,有利有弊,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快速实现环保整治目标,但对于产业规模较大的产区,短期内会形成市场需求的集中爆发,并吸引众多投机倒把者介入和搅乱市场。

事实上,作为新兴行业,未经充分的行业竞争和市场洗牌,通常会呈现无序和混乱的局面。在与陶企的合作过程中,环保设备行业也 “乱象”迭出。

有专业人士介绍,对于环保设备的安装使用,真正做好,需要有规划地投入大量资金,保证设备的长期运行和排放的长期达标。但考虑到综合成本因素,实际使用设备的品质通常会大打折扣,如为了降低成本,以半自动化替代全自动化,以粗制材料替代优质材料……

在大量企业的共同参与下,环保设备市场还未爆发,即已逐渐趋于饱和,价格战、品质战开始愈演愈烈,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正在快速到来。

不过,在环保行业人士看来,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毫无阻力,一蹴而就,环保设备行业依然,需要在曲折的发展道路上坚定方向,徐徐图之。

(陶瓷信息记者 操儒冰)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