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陶瓷大商龙斌:终端关店率居高不下,瓷砖经销商出路在哪?

陶瓷信息网2023-05-05 15:55:58

4月28日下午,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高安市人民政府、《陶瓷信息》主办,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管委会、高安市陶瓷行业协会、瓷都国际承办的“2023中国瓷砖趋势大会”在江西高安举办。

会上,南昌尼新&尼坤董事长、老龙严选创始人龙斌进行了《兔年要像兔子一样活着》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注:本文根据龙斌在大会现场的演讲整理而成,为方便读者阅读,本文标题由编者后期提炼、加工而成)

图片

要像兔子一样把耳朵竖起来

敏锐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

宜春高安的江西建陶会展中心是我的福地,我最初做瓷砖的时候就见证了第一家广东企业落户高安,去年我又见证了第一家国际性卫浴品牌落户这里,再加上我又是宜春人,所以情感很深。

以前我介绍自己的时候前面都会加个某某品牌龙斌,但我认为我们现在要从品牌思维向供应链思维转型。

我今天的主题是《兔年要像兔子一样活着》。我很久之前看过一本书,是IBM的传奇CEO郭士纳写的《谁说大象不能跳舞》,郭士纳在书里说当大象跳舞的时候,蚂蚁们全部离开舞台。由此我想到我们瓷砖行业工厂和代理商的“大象们”,扪心自问,他们会跳舞吗?不会,他们只会横冲直撞。

我不能把中小企业和代理商比作蚂蚁,所以用兔子来比喻。当我们行业的“大象们”都不会跳舞的时候,我们这些“兔子”怎么办?

兔子很符合今年瓷砖制造商和代理商的现状,因为兔子遇到情况会站起来竖起耳朵,四处观察,随时准备好下一步的动作。对于我们这些“兔子”来说,下一步的动作就是预测中国瓷砖趋势,靠自己敏锐的感官去判断未来会怎样。

我个人是2014年进入瓷砖领域创业,我认为和我的竞争对手比较起来,我是外部视角大于内部视角,外部思维大于内部思维,我是“人在此行业,眼界不在此行业”,我和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对趋势的判断。

图片

从零售到工程做出精准判断

由品牌思维转向供应链思维

今年是我创业做瓷砖的第九年,我认为每一次趋势我都提前预测到了,而且专注地去做了动作。2014年我判断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井喷和消费者购买力的膨胀,所以我们快速地一口气在南昌开了6家店(做零售),效益非常好。

到了2018年,我判断到零售市场发展会面临压力,而房地产精装修市场会井喷。所以2019年我在两个月之内把6个店缩减到了1个店,而且这些店面当时还都在盈利,这是因为我要全线进军房地产精装修市场。2020年疫情一发生,别人说我是神算子,我当然不是,只是认为随着精装修的发展,零售市场的盈利能力会下降。最多的时候我一共服务了32家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商,基本覆盖了整个江西,以及部分省外市场。

2021年的时候,我感觉到资金流速慢了,所以原则上都不再增加新的房地产订单,而且选择性地放弃了很多客户,并倾向于选择国企或者央企进行合作。当然这两年房地产“暴雷”,我虽然没“踩雷”,但也被“流弹”打中受了点皮外伤。

到了今年,我认为无论是瓷砖工厂还是我们代理商,趋势在哪里?很多人都说明天会更好,但我认为明天会更残酷,会更加内卷。以前生意不好还可以说是疫情影响,现在已经没有借口了。

今年我们开始做全网的供应链模式,渠道是“2B”,我们在抖音上有很多粉丝,他们也会过来南昌交流,无论是来自地级、县级,还是头部、腰部、足部品牌的代理商,都说今年极其艰难。所以当前最关键的就是像兔子一样看准趋势,基于我们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是听别人说,来决定我们下一步的动作。


现金流也有好坏之分

没利润的现金流堪比毒药

很多人只谈现金流,但我今天谈的是管理现金流。很多企业可能觉得亏一点或者少赚一点没关系,只要现金流好就没事,但是现金流也需要管理,因为进来的钱也有好坏之分。

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很多代理商在过去的疫情三年期间,年年都在亏损,虽然现金流还可以,但到现在已经亏无可亏,很多都关了店面。所以破产有两种,一种是没有生意做而破产,这个叫及时止损;另一种是有生意做但每天都在亏钱,就会把止损期限拉长,到最后不仅损失了更多的钱,还浪费了很多时间。

第二个例子,我前两天碰到一个高安产区TOP级别的瓷砖工厂老板,我找他下订单,他说又亏钱又“忙不赢”,我说涨价吧,他说不行,涨价后客户就流失了。我们可能受互联网思维影响,觉得“烧钱”可以把竞争对手“烧死”,但这在我们行业非常危险。

所以,有利润的现金流才是蛋糕,没利润的现金流时间一长比毒药还毒。去年,华为的任正非也说了一句话,未来的华为不要收入只要利润,宁肯降低收入也要确保利润增长。从去年到今年,我们行业越来越多的小而美公司,就是关注利润增长,活得非常好。这就是现金流管理的意义。

图片

高安缺少差异化产品

因为缺乏人才

接下来我谈谈利基市场,利基“niche”这个词来自法语,指的是城堡的一个小洞,外表很小但里面包罗万象。按照专业解释来讲,就是在主流市场以外,找到在较大的细分市场中具有相似兴趣或需求的一小群顾客。

那么,我们瓷砖工厂的利基市场在哪里?2017年我在高安做演讲的时候就提出,要不然就像富士康一样做代工、做OEM,靠成本和规模赚钱;要不然就像小米一样做平价的特色产品,做差异化的细分市场。

时至今日,高安像富士康一样的工厂很多,但是又在不断地推广自有品牌,这是对成本控制能力不自信的体现。苹果找不到比富士康更好的供应链,这就是富士康的底气。稳定把OEM做到极致,就是高安陶企的一个利基市场。

还有一个利基市场。这就要说到我计划做“老龙严选”之后,到全国几十个差异化的品牌总部去做过调研,我发现泉州和高安这两个起点差不多的瓷砖产区,发展到今天高安产区还没有出现能让我放进“老龙严选”供应链的差异化产品,但是泉州产区已经出现了,比如宝达,这家企业的OEM和高安不一样,它的产品我认为是在中国瓷砖行业属于顶级制造的水平。

图片

高安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差异化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因为缺乏人才。从老板层面看,能提供这种产品的企业负责人的思维和眼界,也都是属于“行业天花板”的层次,比如费罗娜的陈高照、HBI的魏继国、唯格的姚文江、宝达的张刚,而高安就缺乏一批懂全球产品流行趋势的高级人才。

比如前两天我跟高安的一个TOP级别的老板聊天,我说欧洲市场现在流行1200×1200mm、1600×1600mm的方形瓷砖,中国现在大量的出口订单也是这种方形瓷砖,出口到欧洲、美洲、澳洲,一单都有几百个货柜,而且现在中国很少有做这些规格的生产线,但是这位老板根本不知道这些信息,他说改规格很简单,我说你要是改的话就可能喝到“头啖汤”。

我认为国内市场今年从规格来看,亮点就是1200×1200mm。其实我一开始也很难接受这个规格,但是后来通过跟很多高端设计师交流,发现方砖在高端市场的时代可能已经到来。

所以,每一个老板都要去挖掘符合自身实力和禀赋的利基市场。我也希望接下来能跟高安的老板合作,开发出更多的好产品。虽然瓷砖未来会很难做,但仍然有未被开发的蓝海市场。比如我去福建的国星,他们现在买木纹砖的设计文件,最多的有210个面,他们也感觉到流量型的产品市场厮杀激烈。

近两年终端的关店率太高了,我认为今年还会有很多店面关闭。那么代理商的利基市场在哪里?第一是运营模式要“轻”,第二是产品的差异化要“强”,第三要有供应链集成的概念。我在南昌喜盈门最好的位置拿了500㎡做供应链集成店的测试,效果非常棒,做了两年的线下测试之后我才放到线上推广。

以前我们代理商是差价思维,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赚钱,我认为未来会走向佣金思维,赚的是供应链的钱,这就是未来瓷砖代理商的利基市场。

图片

经销商制度面临极大危机

终端分销商关店率最高

最后一点,我认为做什么永远比怎么做更重要。我现在做供应链,至少接触了100个品牌或工厂,以及几百个代理商,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对于瓷砖工厂而言,现在是危机四伏。

一方面,头部品牌的总代、分销等经销商制度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因为随着需求和销量的下滑,以及价格的内卷,分销商很难生存,现在商场里关店率最高的就是头部品牌的分销店,最后很多总代自己接手后,还是亏损得头脑发晕。

另一方面,差异化或者细分品牌也是模仿头部品牌的经销商制度,但由于产品太过于细分,在当前的市场收缩时代,没有几个代理商仅靠店面销售就能支撑差异化产品。

为什么不改变经销商制度呢?工厂的老板告诉我,因为头部品牌盘子太大难掉头,细分品牌盘子太小怕客户流失。我认为,长期主义要建立在创新战略的基础之上,早改变早上岸。

我个人的改变就是做“老龙严选”,其中有两条赛道。第一条赛道就是县级市场,我辅导县级的代理商做集成店,所有的产品供应链我来搞定,我赚的是佣金。第一批集成店控制在100个左右,每个店100㎡,这些跟着我转型的老板以前都是在县城里做头部品牌的店面,深受工厂的高压还不赚钱,做生意做到像痛不欲生一样。

第二条赛道就是在地级市或一线城市,我们只做两种渠道,一种是自主买材料的全案设计工作室;一种是现在终端已经非常多的瓷砖工作室,我们南昌至少就已经有二三十家。这两种工作室采购产品的共同诉求是:第一是瓷砖去品牌化,产品至上,最好跟欧洲同步;第二是价格,性价比也要高;第三才是品牌。

其实现在我做的供应链,产品无论是广东还是福建或者江西生产,我都清楚标明瓷砖产地,但客户已经不关心了。现在抖音上吵来吵去,都在说广东砖最好,那些都是做流量型、同质化产品的工厂,我认为这是没有意义的营销手段。

今天我来高安,也是带着迫切的心愿,希望高安能做出达到国外同等水准的好产品,高安亟需这样的产品,而不是全都在打价格战,涨五毛钱都提心吊胆地害怕客户流失。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