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陶瓷行业大洗牌!为什么有的企业业绩一直涨,有的却持续跌?

陶瓷信息网2025-09-01 10:16:46
图片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处于行业大洗牌中的陶瓷行业,目前正经历着一年当中最难熬的市场低谷。大量陶企业绩跳水,令人惨不忍睹。但在一片哀嚎当中,也不乏亮色:有企业逆势增长,甚至保持着两位数的幅度,也有企业或持平、或微降,在市场下行中表现出强大的市场定力与发展韧劲。

产能过剩、需求萎缩、竞争加剧……这是行业的现状,也是市场的共性。每一家企业,无论大小都面临着同样的外部环境。但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不同的企业,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这,或许就是行业大洗牌的本质所在。经过持续的分化,胜者留,败者出,使行业在转型升级的螺旋中回归新一轮的产销平衡。

图片

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外部环境,不同企业会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异呢?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的态度与行动。

增长者,总是在不停地折腾,寻找一切可能实现业绩向好的机会;下滑者,总是在不停地抱怨,市场太过疲软、友商不讲武德、对手业绩注水……增长的企业,总是将挑战视为优化模式、持续进阶、寻找突围的机会;下滑的企业,总是将困难当作增长的挡箭牌,千种理由,万般借口,“不是我军无能,只是对方太狡猾”。

透过现象看本质,业绩分化的背后,是企业品质、交付、成本、创新、渠道、价格、团队、效率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有人品质众口称赞,有人交付另辟蹊径、有人成本做到极致,有人技术遥遥领先……那些业绩逆势增长的企业,总有着个性鲜明的独特优势和强大的市场势能,而那些持续跳水的陶企,大多平庸、僵化、低效而又傲慢。

图片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从战略布局和市场应对维度来看,增长者以积极心态主动破局,下滑者以消极心态被动等待。

面对残酷的市场环境,增长者能够精准定位并聚集目标客户、特定渠道等,实施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探索新渠道、新业态,如整装、新零售、整体交付等,同时,对市场走势有着深刻洞察与精准预判,总能抢先布局,取得领先优势。

而下滑者,大多战略模糊,固守着传统渠道和产品,对市场变化缺乏清晰定位和调整方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过度依赖价格战,未能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同时,对市场变化和波动总是后知后觉,对技术迭代、产品升级准备不足或行动迟缓,表现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图片

从内部运营和成本管控维度来看,增长者效率为王,主动优化,下滑者效率低下,成本高企。

消费在降级,需求却不低。消费者既要品质,又要价格,还要服务,情绪价值必须拉满。这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和职能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绩增长的企业,大多推行精益生产和智能制造,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优等率,降低各类消耗,或通过供应链建设,持续优化采购策略、仓储物流,有效管控各类原辅材料采购成本,或通过精细化管理,对企业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精准控制,提升运营效率。

那些亏损的企业,一方面,成本管控失效,将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简单归咎于市场内卷,价格战激烈,缺乏有效的降本增效举措;另一方面,运营效率低下,生产损耗大、设备利用率低,各项费用居高不下,跑冒滴漏随处可见。与此同时,供应链脆弱,对成本波动缺乏相应的应对预案,长期被动承受市场压力。

图片

从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维度来看,增长者主动投入,新品不断,下滑者不愿投入,跟风模仿。

增长者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瞄准行业痛点,如水波纹、辊棒印、耐磨、防滑等质量缺陷和短板进行技术攻关,不断提升品质,优化性能,并加大个性化、原创类产品的研发投入,能够在市场上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转的领先优势。同时,通过装备、工艺、技术的持续改造和升级,源源不断地推出一系列新产品,通过高附加值的新品缓解成本压力,获取更高的利润。

下滑者的研发投入往往不足或低效,他们更愿意跟着市场的风口低成本模仿,缺乏产品特色,由此导致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同质化严重,难以获取新品溢价,最终陷入价格战的泥淖,在恶性循环中一步步走向业绩、利润双跳水的局面。

业绩分化是“找方法”的主动经营心态与“找借口”的被动思维模式在行业逆境中的必然结果。增长者大多具有战略定力,追求运营效率,重视价值创新,坚守财务稳健,并拥有强大的执行力。下滑者则战略迷失,效率低下,创新乏力,士气不振,风险失控,习惯于将自身能力不足甩锅给市场。

行业洗牌,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摒弃借口思维,以积极心态寻找一切可能破局的方法——聚集核心优势,拥抱变化,强化创新,精细运营,管控风险。唯有主动作为者,方能穿越低谷,赢得未来。

图片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