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据《都市时报》报道,2月23日早上,云南丽江市民木先生自家的地砖突然炸裂,把他吓一大跳,以为“楼要塌了”。 大概十分钟后,更为剧烈的爆裂声接二连三炸响。惊愕中木先生发现,客厅的瓷砖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爆裂而起,整个过程持续了差不多两分钟。木先生紧攥沙发扶手,眼睛直勾勾盯着不断爆裂的地面,“太可怕了,炸了好几下,一大片,我以为楼要塌了,吓死了。” 待爆裂声停止后,木先生起身检查发现,有十块800×800mm的瓷砖完全碎裂。“我家没有用地暖,当时也没有开空调,不知道为何地板砖会突然自爆。” 事后,木先生经咨询建筑专家方知,瓷砖集体自爆源于施工时留缝不足,当环境温度骤变,瓷砖间被挤压的应力突破临界值,最终导致连锁式爆裂。 据了解,瓷砖自爆多因施工不规范或材料缺陷导致。装修时务必选择正规团队,严格把控工艺细节;日常使用中注意环境稳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可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延伸阅读 据了解,家庭装修中瓷砖铺贴后爆裂的原因通常涉及材料、施工、环境及后期维护等多个方面,主要原因包括: 一、瓷砖自身质量问题。 1.内应力未释放:生产过程中烧制温度不均或冷却过快,导致瓷砖内部存在残余应力,铺贴后受环境变化影响而爆裂。 2.吸水率不达标:陶质砖吸水率高(>10%),若用于潮湿区域(如卫生间),吸水膨胀后易开裂;瓷质砖吸水率低(<0.5%),若粘结不牢,可能因热胀冷缩导致空鼓爆裂。 3.抗折强度不足:劣质瓷砖抗折强度低(国家标准需≥35MPa),受外力易断裂。 二、施工工艺不当。 1.基层处理不达标:地面/墙面不平整、有裂缝或浮灰未清理,导致瓷砖与基层粘结不牢;基层未涂刷界面剂,降低粘结力。 2.粘结材料问题:水泥砂浆配比错误(如水泥过多易收缩开裂,砂过多则粘结力不足);未使用专用瓷砖胶(玻化砖需用C2级以上增强型胶粘剂);瓷砖胶搅拌不均或超过开放时间使用。 3.铺贴操作不规范:未预留伸缩缝(建议留缝2-3mm),导致热胀冷缩无释放空间;未使用齿形刮刀均匀涂抹粘结剂,造成空鼓;瓷砖未浸泡或浸泡时间不足(陶质砖需浸泡2小时以上),吸水不足易与水泥争夺水分。 4.养护不足:铺贴后未静置养护(通常需24-48小时),过早踩踏或施加重物。 三. 环境与外力因素。 1.温度剧烈变化:地暖区域未使用柔性填缝剂,瓷砖受热膨胀挤压爆裂;北方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窗边瓷砖易因冷热交替开裂。 2.湿度影响:潮湿区域未选防潮瓷砖,吸水后膨胀;铺贴后环境湿度过低,水泥快速失水收缩。 3.基层结构变形:楼体沉降或墙体开裂,导致瓷砖受拉断裂;木地板等弹性基层直接铺砖,形变传递至瓷砖。 4.外力冲击:重物坠落、硬物敲击等直接破坏瓷砖。 四、材料匹配与设计问题。 1.瓷砖与基层热膨胀系数差异:瓷砖(约6×10⁻⁶/℃)与混凝土(约10×10⁻⁶/℃)伸缩率不同,大面积铺贴时未留缝易挤压开裂。 2.规格选择不当:大规格瓷砖(如1200×2400mm)对基层平整度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易空鼓;过薄瓷砖(如厚度<8mm)抗变形能力弱。 3.未考虑伸缩缝设计:门槛、阴阳角处未设置缓冲缝,应力集中导致开裂。 五、后期使用与维护不当 1.超负荷承重:在瓷砖表面长期放置重型家具或设备,导致局部压力过大。 2.清洁剂腐蚀:使用强酸强碱清洁剂,侵蚀瓷砖釉面及填缝剂,降低结构强度。 3.防水层失效:卫生间等区域防水层破损,水渗入基层造成膨胀空鼓。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5-20
05-19
05-19
05-19
05-16
05-16
05-15
05-15
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