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岩板发展趋势(上)|陶瓷岩板究竟是未来趋势,还是昙花一现?

陶瓷信息网2020-04-20 11:13:27
陶瓷信息 | 3月28日下午,2020岩板发展趋势论坛暨岩板白皮书发布会重磅登场!干货满满!
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新明珠陶瓷集团副总裁简润桐、蒙娜丽莎集团副总裁刘一军、新中源陶瓷营销总经理陈勤显、丽适岩板联合创始人陈高照就“岩板”大趋势发表真知灼见~~
2019年,岩板井喷的局面会持续吗?
未来,岩板主要应用领域及销售方向有哪些?
相对于印度大板,我们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岩板成型方式,哪种最有市场?
来看看五位大咖的精彩作答!
↓↓↓
(以下内容根据录音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2019年,岩板井喷的局面会持续吗?
尹虹:
今天在这里做一个岩板的发展趋势论坛。第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大概在2017年,其实2016年我们从意大利回来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口号:无大板不大牌。到了2018年有一个过渡,好像不是很兴旺,但是2019年我们岩板在国内爆发,两届陶博会产生的品牌,引进的生产线都出现了。实际上,岩板究竟是昙花一现的过渡产品,还是会拓宽瓷砖领域应用,甚至会代替部分瓷砖应用,形成巨大的市场,行业内大家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因为岩板的设备要求比较高,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先说明一下,岩板和陶瓷大板界限还不是很准确,现在可以含糊一点,最后再谈这个问题。
我想问一下蒙娜丽莎刘总,岩板或者陶瓷大板未来2020年仍然会有2019年那么火爆吗?或者还会延续下去吗?您做了十几年陶瓷大板,那时候是1.8米,现在2.4米、3.6米都出现了,您会认为岩板在2019年井喷的局面会持续吗?
 
刘一军:
各位网友大家好!大家都知道,我们蒙娜丽莎在大板路线上一直是探索者。岩板这几年井喷也是整个大板经过12年、13年发展过来的一个延伸,陶瓷产品工艺和技术随着喷墨技术的发展,抛釉砖的发展,整个陶瓷工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随着国有技术逐步的成熟,常规抛釉系列的产品还是受到了市场各种各样的影响,我们怎么样开辟一个新的陶瓷市场通路,从传统的装修材料向其他的应用领域拓展?
不管是大板也好,还是岩板也好,是一个新的市场道路。比如我们的陶瓷薄板从2007年开始进入这个领域,900×1.8、5.5米、3.5米,将中国陶瓷薄板产业化的道路进行了开拓,将陶瓷板从之前墙地砖应用拓展到建筑幕墙高层的应用领域。这几年随着我们技术进一步的成熟,一些新的领域,比如家具对陶瓷是有这个需求的,陶瓷的性能决定了他所具有的优势,所以我觉得在新的一年,不管是大板也好,岩板也好,这个趋势还是会继续延伸,是不是井喷我不敢说,但是我觉得这个势头,这个趋势会发展,这不光光是我们技术或者装备的发展,而是整个市场对这个产品存在着需求,我们产品的优势和价值是摆在这里的,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尹虹:
谢谢刘总。同样的问题,我想问一下简总,新明珠也是我们国内最早引进System设备来做岩板,我最近听说你们今年还要投资两条同样的System线,在今年6月和8月,也就是说你们有3条System线,基本上可以猜到你肯定认为这个产品是比较受欢迎的,或者你们已经感觉到这个市场,因为不够卖再上,或者觉得这个市场更大,你们是怎么考虑这个市场的,为什么一下子又上了两条线?

简润桐:
刚才尹博士提出这两个问题,首先我们对于大板这个市场也叫岩板挺期待,也是看到它在发展中,在2017年底第一组大板线投产以来,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但是企业不考虑对发展的产品进行投入、调研,从研发到终端服务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闭环经营的话,岩板不是一出来就有很多客户喜欢,或者很大的市场占有率,目前中国需求量是很大的。我们公司为什么还继续发展岩板和大板这个项目呢?我们是这样考虑的,首先市场的需求,不讲国外,先讲国内终端消费者的要求,因为我们是一种板材材料,很多设计师应用已经在2017、2018、2019年多个维度考虑这个新型材料,关注度越来越高,从薄到厚,现在是1.2×2.4米这个规格以上才叫大板、岩板,我们继续往这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市场的需求;第二推动企业往一些高端品类、产品发展,因为我们集团公司在众多的产线里面提出能够占领5—10%的市场份额。
我们在行业内动作算比较大的,如果我们产能达到70万平方米/天,大板占比是不多的,但是如果一些企业盲目上大板,一个是品牌,第二个是整体的闭环服务各方面要跟上,如果跟不上的话,投入是非常大的,我们在整个终端的网络比较广,所以在这方面也是为客户服务,将来我们在大板投入或者市场各方面终端服务还要更大力度推动大板市场的发展。
尹虹:
在我印象当中,虽然现在一般来讲都是1.2×2.4,在中国陶瓷大板发展过程当中,蒙娜丽莎是最早做900×1.8,新中源也是动作比较快,万吨压机或者8000吨压机,做的900×1.8这种类型大板,对整个大板普及和应用都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新中源也可以做到1.2×2.4吗?
我在终端也看过新中源的店,想问一下陈总,大板在2020年或者未来两三年内还能保持2019年这么旺盛吗?

陈勤显:
现在可以做到1.3×2.6。
我认为从未来来看,应该说会比现在更好。为什么?我们公司有一些想法,我也考察了一些家居、卫浴的企业,他们反馈岩板在卫浴台面和家居台面胜过大理石,最近有很多房地产项目,很多门套、窗台板。陶瓷行业大部分的企业都在当砖卖,如果真正要让它成为很大的趋势,我们需要改变这个观念,当然这个行业也有人在这样做,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作为在行业前列的企业,如果不把它当做功能产品,乃至用定制思路推广,要想爆发性增长是不行的,这个行业会走入小牌子影响大牌子,甚至好产品会贱卖。这里面需要头部力量,真正掀起这股从一片砖到最后立面、墙面、台面的风潮。
我认为岩板和大板的发展让我们从只能卖地,变成可以卖立体的面积,比原来的一个家大了很多。如果要真正改变这个趋势,不是像今天这样都在讲价格战,如果我们讲价格战,谁还会把产品做好?
做生产是没有难度的,瓷砖的生产和岩板就是引进别人的设备,但真正营销体系的搭建,甚至经销商的教育,如果没有系统,最后就变成索菲亚的供应商,我们能有什么溢价呢?如果我们自己做成索菲亚,做岩板,但是我没有看到有一个牌子跳出来,完全按全面定制的感觉去做,最终就变成所有竞争定制家居的供应商。
我们的溢价是什么?不管是作为头部品牌还是其他,你就跟杂牌是一样的,包括新明珠,新中源是一样的,我们要自己挺起腰杆,做自己的牌子,就像米其林轮胎一样的道理,大家都说自己很强,很牛逼,可能很多人认为我们企业并不比其他企业差,但是在这个方向我没有看到。
有些企业我看到在做,我认为这条路才是好的,如果我们观念不变,谈爆发性增长那只是拼价格,这个不是正道,我认为它趋势一定有,而且会越来越大,可能今年因为疫情不会增长,但未来2021、2022年,甚至未来消费者要求品质越来越高,岩板要做成传统规格的,全面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
但我们要走出一条带有品牌标签的路,如果还是自相残杀,最终我们就变成索菲亚、欧派的供应商,变成恒大、碧桂园的供应商,茹毛饮血,我们实际上在针尖上跳舞。
增长会增长,而且未来会越来越好,如果也能做到600×900,消费者肯定很喜欢,但是我认为这个我们要去想,岩板只是给我们一个平板变成可以卖立体空间的契机,从这几何立体来算就会爆发性增长,一个平面还有三个面可以卖,甚至桌子可以卖,用数学算也是这样,但是我认为要看到一个体系在打,才能真正爆发性增长。

尹虹:
高照,去年我也参加了你们的新闻发布会,看了你们的展厅,你们背景是从石英石方向转移过来,和美国当年对石英石的反倾销有很大关系,我觉得你的立足点不完全在这一块,而且你是专门做岩板的,我想你谈谈对岩板前景的看法,你专门为做岩板做了一个岩板的品牌,你是如何看待进一步发展的市场前景?

陈高照:
首先对于2020年岩板发展趋势,我个人是抱非常乐观的态度,即使在疫情之下,我这种乐观的态度始终没有减低,在我看来2020年岩板市场一定是一个仍然高速增长的市场。
但是在高速增长过程当中,表面上看是一片大蓝海,但是我非常赞同勤显在采访当中说的一个词,很容易“触礁”,表面上看是一片蓝海,但我自己更倾向于称之为一个航道,因为整个岩板市场演变非常快,从第一条国产生产线落地,再到今时今日时间不长,但是岩板迅速从产品时代到渠道时代发展,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以前厂家也好,品牌也好,我们更多是站在我们主观能力去说我能做出多大规格,我能做出多少厚度的板,现在再反观这个市场,是市场的某一部分有什么需求,我们反过头来为了适应这个需求去做最有竞争力表面、尺寸或者厚度,从产品到渠道快速演变中,我觉得今年甚至在未来的3年当中还会是一个持续的高速增长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这种专业度上,值得去做一个专业的品牌来面对市场的竞争。


未来,岩板主要应用领域及销售方向有哪些?

尹虹:
第一个问题四位嘉宾观点比较一致,认为岩板在未来至少两三年还是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事实上我也听到行业有些人并不这样认为,始终认为这还是一个小比例的产品,我觉得不一定是我们的观点对,他们的观点不对,大家的角度不一样,就像简总说的,新明珠一天70万平方米的产量,三条线全部投产也就是万把来方,如果是3000平方还不到1万平方米,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产品占的比例还是很小,也正因如此,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整个岩板应用范围很大,我大概归纳了一下有这么几种,第一个作为瓷砖的延续,大尺寸的瓷砖,直接铺墙、铺地。另外一个作为厨卫的空间,包括浴室柜、厨台、灶台还有定制家居,甚至做幕墙,你们应用的地方更多,特别是后面那些传统瓷砖没有涉及过的领域。你们觉得相对来讲,将来我们岩板主要应用领域是哪些,是和瓷砖经销商一样去做,还是要专门成立新的事业部?我认为家居定制要大过厨卫,可能我要替代石材做外墙干挂,我更喜欢石材展,而不去厨卫展,你们打算是多个方向并举,还是认为哪个更重要会更发力?岩板最重要的销售方向是什么?
首先请简总谈一下你的看法。


简润桐:
我们总量地砖墙砖比较多,因为我们品类比较多,从外墙、内墙、大的、小的、薄的都有,从我的角度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经销商网络比较大,肯定是可以代替一部分高档的石材、瓷砖,大规格别墅上墙下地都可以;其他渠道比如家具方面,我们现在推出智暖石墨烯的台面或者地暖产品,作为一个新产品、新系列推动市场;另外譬如柜门、复合台面市场量也很大;其他渠道譬如工程类的,有一些酒店或者企事业单位,还有房地产目前也逐渐走向这一步,就是做大规格,譬如会所、大堂、楼梯间等等比较高档的场合已经在探讨用这些产品,当你的性价比达到一定程度,量肯定是非常大的。
岩板最重要的销售方向,从我们角度来看很多家装用量是最大的。如果家具方面能够跟的上的话,也是下一步的方向,譬如我们能够出3毫米不同效果的产品,可能代替一部分木材、饰面布或者其他材料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

尹虹:
我想问一下新中源的陈总,刚刚你也讲了很多领域的销售方向,新中源也是比较早各种各样销售渠道都在做,包括终端的。整个岩板营销体系是比较复杂的,不像瓷砖仅仅是经销商或者是工程,岩板肯定是多一个加工商,直接卖给定制衣柜索菲亚,甚至还要卖给经销商,还有其他的中间环节,在所有营销环节当中,你觉得岩板现在已经有成熟的营销渠道吗?或者你倾向于它要走什么样的营销渠道比较好?

陈勤显:
我是这样理解的。
就拿我们企业来说,我们也在按传统的砖卖,但我们今年开始会着力以家居定制方向来做,我们也想用岩板做一些定制,我们没有其他企业做的规格大,我们最大做的是2.6米。但是我认为岩板真正要做好,要沿着类似石材的路径。举一个例子,每个企业可能会在当地做配送经销商和加工经销商,同时还有传统卖,要三个经销商成一个体系去干,才可以真正解决,但这是需要一个企业站出来,要搭建一个以省或者地级市为单位的加工中心。
第二个要有仓储物流中心,很多经销商要自己备大板是很难的,备的不适销对路,要退货,和800、900规格不一样可以低价卖掉。所以真正要让一个企业走的更好,第一类是卖货的人没有后顾之忧,你是卖岩板、卖墙、卖地,你加工;第二个要有物流,如果不能做成真正三位一体立体中心做岩板,我们所有企业都不可能走的很快,现在很多小的都在做,这是不对的。我有一次跟几个老板聊,陶瓷行业能不能十个牌子联合成立加工投资,我们做一个这种加工中心,每个牌子都服务,拼的还是自己的营销,物流就像菜鸟、京东一样自己做物流,要想岩板卖得很好,5个企业或者几个企业一起合作,做成三位一体,加工中心联合,物流中心、销售中心自己来,各显神通,你能力强开拓更好。
要加工以一个省为单位,我们共同投资专业的加工中心,未来社会化分工一定是做加工的加工,做发货的发货,今天很多企业都在这样做。
现在已经很多企业在做定制,但是没有形成很标准化,京东最早自建物流,疫情期间就会发现京东效率很高。加工中心共同投资,也可以是第三方,可以是新中源蒙娜丽莎,我们合股,你替我们服务,物流也是一样,上楼是需要专业的,成本包括社会物资浪费就很大,这才是正道。当然有一个企业很牛逼,假如蒙娜丽莎去干,我新中源去干,我认为都不对,暂时干的过程当中谁的成本都很高,因为量不大。陈高照讲的这个趋势谁都知道,去走,但是有一个过程,消费者要认可你,不认可你,你不便利,不方便运输。真正让岩板做好,不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五个企业,十个企业,一定要建立三个立体式,加工物流,卖可以自成体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果不这样,我们现在呱呱叫,最后还要走回这条路,但现在没有一个企业家跳出来这样干,没有一个企业家跳出来牵头这样干。
我呼吁真正要把它卖好,必须建立三个体系共同支撑,加工中心,物流中心同时第三个就是卖货中心,卖货中心各个品牌各显神通,看个人能力。我认为这样搭建,这个行业才可以让陶瓷行业活的更有尊严,不然我们就会被别人颠覆,我们只是做成材料,做幕墙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加工,第三方给你搞,你最后赚的钱还没有人家赚的多。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正道,我们呼吁以博士为代表,协会可以找10个头部企业投资,小企业在这里生存发展,就像电器有专业的物流,专业的加工,社会化分工已经越来越明显了,但是岩板如果社会化分工都掌握在别人手上,我们在台上呱呱叫卖得好,到消费者时间速度不行,安装满意度不行,柔性不行。生产一个砖很容易,你有钱买10台萨克米设备都可以干。

尹虹:
我也是这样认为,岩板营销体系还没有形成,可能我们在总部基地开一个店,然后跑到乐从又开一个店,跑到水头石材市场又开一个店,有的是自己开的,有的是经销商开的,也是要成熟的过程,另外几位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或者有补充的。

简润桐:
已经有这个苗头了,现在卖岩板,卖大板很多都是石材商,石材商有自己的物流和加工中心。因为石材也是短缺资源,不可复制,所以在这一块已经进入了岩板的市场是石材领域的经销商。

陈勤显:
如果陶瓷行业不能自己搭体系,依赖石材,石材本身对这个东西还不是那么热衷,要真正让这个产品做好,一定要搭建筑陶瓷瓷自属的加工中心和物流中心,也可以顺带卖石材。如果专门推这个,他就会讲这个优点很多,卖石材的会觉得,你讲我有优点我就买,所以要真正放大,还是要自建,自建可以联合自建,或者统一自建。现在很多人自己出来打工都可以建,但是加工费可能比砖还贵,这个东西怎么做?还是要陶瓷行业的企业来,因为你跟人家石材本身是竞争,上游也会打压他,甚至会因为他的消极怠工遏制我们的发展,有没有可能呢?所以每个行业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建立一个东西,我认为加工中心、物流中心一定要自己去建,但依托的一定不是我们的竞争行业,可以依托社会资本、经销商体系,这个都没有问题,我认为要这样干,不这样干,干起来是很累的,经销商说加工比砖还贵,当然会贵,真的会一定比它贵吗?不一定,我认为要思考这个问题。
刘一军:
我之前也谈过这个观点,岩板能不能井喷,岩板是不是有春天?加工和配套一定要跟上,因为整个岩板已经不是我们传统的墙地砖,大家对整个施工体系都非常熟悉,而我们岩板目前来说可能对我们制造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工艺、规格和产品,但是更多的对于整个配套的企业来说,我觉得更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刚才所说的人造石也好,天然石材也好,整个配套体系是非常完善的,包括加工的工具、设计、服务体系非常完善,但是我们岩板只是这些企业大家通过工艺装备把产品做出来了,有物理、化学性能的优势,但是怎么样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在终端最终的产品里面,还需要整个配套体系,岩板加工工具如果不能解决好,一味套用石材和人造石加工工具的话,对岩板是不适用的。
要有专用配套的工具,把我们的优势体现出来,我们看到在国外他们做的配套工具都非常完善,而且用超薄的板也好,用比较厚的板也好,加工出来家具用的台面,台喷各方面都非常精细,看起来档次非常高。但是目前我们在国内做的形状,远看岩板家具非常漂亮,概念非常好,但实际上仔细去近看的时候,我们在很多细节处理上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不光光取决于陶瓷板的性能,配套什么样的工具是最适合于做岩板,这个是要跟上的。
另外就是设计,这个岩板这些固有的陶瓷性能,比如脆性,注定了在开弧位相对于其他的材料劣势,怎么样通过设计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回避劣势的地方,这个是完全可以通过设计来解决的,针对陶瓷材料的特性去设计陶瓷材料固有的一些器形等等,将整个陶瓷最大的优势特点体现出来,这样我们才能真真正正走向市场,我们要有加工中心,如果在他在样板间看到很好的一款产品,加工非常漂亮,但是定制回去之后发现这个精度各个方面可能跟你看到的样板有比较大的差别,客户的体验和口碑就不会很好,不光是一个企业的问题,会导致整个岩板系列的产品,觉得这个陶瓷做的不行,最后整个岩板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相对于印度大板,我们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尹虹:
高照,我直接问你另外一个方向的问题。作为丽适岩板,我当时在出席你的新闻发布会的时候,你主要的产品是进口的,但是不排除也会用国产的。第一个你认为国产的岩板发展到今天,在出口包括意大利、西班牙有竞争优势吗?今年这个疫情可能对你有影响,你可以稍微聊一下,我们自己的岩板和印度进口的岩板在国际市场上可以同台PK吗?上午有人到我办公室,他认为性价比还是印度的最好,中国人做瓷砖是任何一个国家总产量都不够我们出口的数量,我们岩板会发展到这种水平吗,将来也是我们一统天下吗?我想你谈谈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陈高照:
首先几个嘉宾对前一个问题都有自己非常多的见解,我简单回应一下我对于上一个问题的看法。我站在非常理性的角度思考,我觉得岩板的成功路径绝对不是一条,一定是多路径的,这个是符合自然的商业规律,就是如何从产品到渠道再到品牌这么一个发展的轨迹。
我们做瓷砖产品唯一满足的需求是铺墙铺地,渠道当然有很多不同的,品牌可以跟我们叠加更多的附加值,以及后续发展的实力,反观岩板从产品开始,作用已经开始分门别类了,所以渠道更是五花八门,几十种上百种都有,再到后面的品牌,现在注定我们看到这个乱是必然的,而且可能我们在一些领域,比如铺墙铺地那一定是瓷砖品牌有先天的优势,因为渠道和品牌都在我们手里。
如果我们再跨到别的行业,比如橱柜行业,渠道已经有人家渠道老大了,品牌已经有人家品牌的老大了,我们在这个渠道上,或者这个路径上的角色就注定是一个面板的供应商。
当然我也很希望看到,随着岩板品牌如果能够足够的强大,能够发起挑战,这个是后话。但是目前情况下,在不同路径上岩板的品牌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可能很难去说哪个方向发展最快,因为可能有很多方向我们还看不到,感知不到,这是我对第一个问题的回应。
刚才博士提到关于进口和出口的问题,现在国产的岩板在品质上一点都不比意大利、欧洲或者西班牙生产的岩板差,但可能中国与欧洲积累有一点点细微上的差别,比如意大利创意上面的东西,有意大利人天生创意和浪漫在那里,我们要一时半会抓住那种神韵很难。反过来中国陶瓷也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我们做抛光面,意大利抛光面还不如中国做的好,我们基本品质面已经是跟国际站在一起了,但是各有一些优劣。
我们中国出口到其他国家,一定要赋予岩板一些新的附加值,而不仅仅是局限在岩板本身,如果是板本身的话,可能我们竞争优势并不那么大,我们要附加一些别的东西,利用整个国内全产业链的优势,比如能不能把一些做成半成品甚至做成成品再出口,这个我觉得是未来可以发展的思路。
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印度的大板,我自己是做出口出身的,我们在这个市场里面,自己做瓷砖的出口有18年。我对于这个看法是,我找不出在中国市场——我们主场作战,印度品牌比我们中国品牌、渠道等任何有优势的地方,所以我一点不担心印度的大板会给中国带来任何的冲击
这个便宜只是聚焦在某一个环节上,比如80%在中国印度的板都是1.2×2.4×8或者9的厚度,这个是主流取代铺墙铺地,对我们陶瓷品牌来说可以铺得快一点,但是如果回到成熟的竞争当中,我们需要一些更复合型的产品和渠道,甚至在第三个阶段,我们进到品牌自身的时候,我看不到印度品牌对于中国品牌有任何的冲击的可能性,这是我对于博士这两个问题的回答。


岩板成型方式,哪种最有市场?

尹虹:
刚刚我们讲到印度大板,印度大板很多是System还有萨克米设备做的,刘总是一个技术男,你自己做3.6米的板,在这个背景下,每种生产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普遍来讲,你基本上都熟悉了,肯定也考察了,第一你更倾向于使用哪一种工艺去生产岩板?第二在近两年时间内,蒙娜丽莎有没有打算引进设备来生产岩板?

刘一军:
博士提的两个问题都切中要害。我们是从2007年开始采用国产化的装备,其实我们这13年大板的进程就是在十五、十一五进程上面,在我们国家项目技术上面上进行发展的,我们900×1.8的项目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我们就是中国陶瓷行业机械装备、工艺这一块薄型化技术上的革命。我们从2007年科达6800的压机,到2016年立泰1万吨压机,到2017年立泰1万6千8,2019年3万6千吨,我们就是沿着国产化的大旗,沿着自主开发的装备,工艺技术的道路在前行,做陶瓷薄板、大板以及岩板开拓者。我们做了一些工作,整个国产装备的进步,国产技术的进步,我们产品提升,这个在整个国际上,大家都是相互促进,因为我们国产的技术装备、产品提升倒过来可能会倒逼国际的企业改变对中国的态度,比如之前装备很多都是你有钱也不卖给你,简总都有比较深的感受,包括我们自己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钱也不卖,技术保密。
我们去意大利展的时候也碰到过,曾经有企业有武装保卫对付中国人,我们把手机拿出来马上就有保安过来说不能拍照,包括我们去到人家的展厅甚至有人用中文标注NO PHOTO。我们这些工艺装备整个进步是代表整个中国陶瓷制造技术水平的进步,代表在国际上地位的提升,这个是陈帆教授经常提的,我们自己要硬起来,华为自主创新芯片、系统等等,都是讲我们自己要有核心技术。在陶瓷这一块,我们坚守自主创新的技术,扛了13年,而且现在对行业还是有比较大的促进作用,起码现在国外的这些企业,不管是System还是萨克米,将装备卖进来了,我们是1万吨和1万6千吨System打开了中国的市场,3万6千吨放开了萨克米3.2米的市场,我不知道是不是准确。
我们现在有一个项目正在进行紧张的方案布局、设备选型过程当中。你说进口的装备还是国产的装备,我相信谁用谁知道,各有各的优势,我们现在已经不是最初的要举一杆旗帜,目前整个岩板随着市场的成熟,已经进入井喷的态势,900×1.8大家都不认为是大板了,顶多算是一个瓷片,600×1.2大家觉得是瓷片,900×1.2是大瓷片,1.2×2.4以上才能称为大板,已经变成常规产品了。

陈高照:
我一看到这个局面,有一点点搞笑,我觉得博士这个问题有挖坑的嫌疑,我就来为大家解一个套,在座4位嘉宾当中,3位都是我们生产型企业,他们在成型方式上都各自作出了他们的选择,或者他们未来有一些规划,我们作为一个运营品牌,是整合全球供应链来运营岩板的,所以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相对来说会比较中立一点点。
现在岩板的成型方式准确说有四种,在过年期间BTSUPERA系统在西班牙第二条生产线已经落地了,除了国产的干压,System的拉米拉系统,还有萨克米(Sacmi英文)的系统,还有BT的SUPERA系统,这4种系统我自己看来各有各的优势,可能在未来长期一段时间内这4套系统一定是并存的,很难说谁好或者谁不好,只有谁更适应我们的生产型的企业在他有优势的渠道去发挥它的优势,这是我对于4种成型方式的看法。
比如中国的企业生产团队,天生对于干压的系统,因为是向下兼容的系统,生产的技术团队有天生的经验在里面,你说要快速落地,要把岩板最快效率做出来,也是干压系统率领着中国大板在前行,这个是我们干压系统对岩板的贡献。对于拉米拉系统,是大规格板材的鼻祖,我想起在2009年左右我和BOBO CEO去参观拉米拉工厂的时候,简直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没见过这种世面。萨克米系统在尺寸柔韧性、灵活性,固定等距柔韧性上面有它的优势。最后SUPERA系统虽然是一个小众的,但是是一个带模具的系统,在做浮雕效果或者做混料的时候,有天然的方便性,4种系统在未来一段时间一定是并存。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