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陶瓷行业的未来充满了变数与未知 看得远,才能走得更远

陶瓷信息网2019-10-20 16:00:00

陶瓷信息 | 2019,是中国陶瓷行业风云剧变的一年,大洗牌、大变革、大突破编织成陶瓷行业澎湃的变奏曲。产区格局之变、产品风向之变、传统渠道之变、出口局势之变均以剧烈之势,滚滚而来。

因为难以适应这个更迭的时代,大量的陶企在煎熬中苦苦挣扎,倒闭、破产、停窑的常态化,阐释着这场产业洗牌的残酷程度。“低开窑率”成为2019年陶瓷行业的“众生相”,很多生产线才刚刚开启,就因为库存压力、环保压力,不得不再次停产,等待漫漫无期、变幻难测的重开之日。

建筑陶瓷行业数十年沧桑,政策环境从未像今天这般多变、严苛,很多建筑陶瓷产区因为地方产业政策的调整遭遇毁灭性打击,“退城入园”、“引导退出”、“禁建新线”等产业收缩政策,以及“环保提标”等政策加码,在各大产区此起彼伏。

几年前,“煤改气”还只是一阵微风,影响着零星的几个建筑陶瓷产区,但现在看来,还有不要求使用天然气或清洁煤制气的产区吗?按照计划表,2020年陶瓷行业“煤改气”将更加广泛的铺开,并在一片质疑、抵制声中全面袭来。

经历这一轮深刻而透彻的调整,传统“三山一海夹两江”的产业格局更加面目全非,建筑陶瓷产区“西进”、“北上”,甚至“外迁海外”之势进一步显现。

“这也许是最没有趋势的一届展会。”当国内陶瓷人在评论2019意大利博洛尼亚展题材分散、趋势难以提炼之时,国内瓷砖风向何尝不是模糊不定,似乎除了“大”与“灰”,再也没有其它特别突出的变化。尽管陶瓷行业的技术实力早已今非昔比,但行业、消费者挑剔的眼光,以及产品创新桎梏却也非昔日能及。

曾经经久不衰的抛光砖、瓷片,在登陆顶峰之后,近几年同样难逃“盛极而衰”的宿命,面临急剧减产,甚至沦为“小众产品”的危机。科技的力量,让石墨烯+瓷砖、负离子+瓷砖向功能性方向延伸,装配式建筑带火了发泡陶瓷……瓷砖的表现形式、应用范围越来越多样化。

渠道,是陶瓷产品的流通命脉。在过去数十年里,“撼山容易,撼经销商难”被誉为行业铁律,但在快速席卷而来的“精装房时代”,传统经销商遭受到巨大冲击,工程战略集采正成为大型知名陶企最大的业绩增长势能,甚至逾半的行业人士预判:“在不久的将来,工程一定会超越经销商,成为瓷砖销售第一渠道”。但面对这块巨大的潜在“蛋糕”,90%以上的陶企无能为力,望而却步。

再观国际市场,接二连三的反倾销,给瓷砖出口蒙上一层厚厚的阴霾,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量价齐跌的出口市场,倒逼陶企不得不创变提升,以更具国际化的开拓视野重振旗鼓。

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的激烈角逐全面打响,高端的意大利、西班牙进口瓷砖火热布局,廉价的印度大板批量杀入;而中国企业亦积极“走出去”,大肆在海外跑马圈地、建厂扩线,以及收购、控股国外优秀陶瓷或配套企业。

种种现象预示着,中国陶企主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步伐正在加快,世界陶瓷产业链已紧密的交错互融。与此同时,在这个陶瓷产业大融合的时代,陶瓷与泛家居行业的互相渗透、融合更进一步,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抱团借力更紧密;大型央企、房企、家居巨头亦紧盯陶瓷“蛋糕”,意欲跨界分羹……

定制化让陶瓷与家居行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大型陶企在借助薄板、岩板等核心产品,加快向大家居领域跨界进军的同时,橱柜等家居类企业亦加快了对瓷砖行业的渗透。虽然难度重重,但陶瓷企业由单纯的生产商转型为大家居服务商的趋势不可避免。

这些“融”与“变”,让众多陶瓷企业猝不及防,亦让陶瓷行业的未来充满了变数与未知。

新环境、新市场需要新玩法。纵观当前增势强劲的陶企,无不具有创新的思维、超前的视野,以及对时代大势有着精准的预判;而只顾眼前,等待市场好转的代价可能是付出生命,一成不变、固守老本只会一步步将企业推向败落的边缘。

值得警醒的是,在这个时刻发生变化的时代,看得远才能走得更远!

■ 文/操儒冰

新闻链接:更多内容请阅读《陶瓷信息》之《秋季陶博会特刊&
2019中国瓷砖趋势报告(下)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