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库存积压、停产、破产,陶瓷企业转机何时到来?

陶瓷信息网2019-07-02 15:28:57

进入6月份,陶瓷行业库存积压、停产、破产等消息似乎多了起来,种种迹象都在表明——2019年最艰难的时刻已经开始,并且七八月份的形势大有可能更加糟糕,在接下来几个月内,更多的企业可能会陷入困境,甚至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

如果说,过去几年,陶瓷行业的淘汰洗牌集中于粗放、落后的中小企业,那么从2019年开始,已经呈现向中型企业蔓延的趋势,一些曾经非常优秀、颇具实力的企业也未能幸免,开始湮没于汹涌澎湃的洗牌大潮之中。

或许,真正的寒冬才刚刚来临,过去的艰难以及所经历的,只是寒冬的前奏。未来的出路在哪里?转机何时到来?这成为行业共同的疑问与期盼。

漫画2.jpg

 

六月份,陶瓷行业停产集中爆发,七八月份或许更加难捱。漫画/罗敏

 

六月份停窑现象集中爆发  寄望九月打一场“翻身仗”

进入6月份,短短几天时间,行业公开信息就曝出广西岑溪、广东恩平、江西宜春等地多家陶企发布破产清算通知,随后又曝出多家陶企发布通知,称由于受到国际形势、国内市场低迷影响,造成公司经营困难,生产车间人员停工放假,复产上班时间待定。

据《陶瓷信息》记者了解,上述案例仅是“冰山一角”,加之未被公开的停产信息,进入6月份以后,因为销售或环保等原因停产的现象十分普遍,基本涵盖了全国各大建筑陶瓷产区。同时,《陶瓷信息》记者走访获悉,谈及当前的市场形势,不少陶企坦陈“五六月份销售惨淡,准备停部分生产线”。

市场冷淡、需求不旺、库存积压是6月份陶企批量停产的主要原因。今年开年以来,陶瓷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即便是在开工不足的情况下,很多陶企也面临巨大的产销压力。

据《陶瓷信息》记者不完全统计,开年至今不少建筑陶瓷产区高峰期的开窑率仅有60%左右,江西、四川等相对较为理想的产区,高峰期开窑率大致在80%左右。低开窑率成为今年陶瓷行业的“众生相”,但饶是如此,市场形势依旧没有热销的迹象,很多生产线才刚刚开启,就因为库存压力,不得不再次停产。

佛山一位从事特价砖经营的行业人士向陶瓷信息记者证实,今年开年来,广东地区很多陶企的开窑率在50%左右,甚至不少大型陶企的开窑率也不高。同时,大量的库存流入特价砖市场,一次性特价处理库存货值达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也不乏其例。

该人士进一步提及,实际上今年的特价砖市场也不景气,归根结底是市场需求不旺,特价砖也未能幸免,主动上门需求合作的新客户十分少见,更多是做“老客户”的生意。

今年的瓷砖市场需求缩减多少?综合多家陶瓷及色釉料企业的说法,大部分认为“同比减少20%~30%”。《陶瓷信息》记者采访广东、江西、山东、辽宁等多地陶企,均表示今年四五月份的销量相比去年同期下滑30%;而淄博多家釉料及熔块企业表示,由于陶企采购量减少,今年他们的销售同比去年下滑20%~30%,并且预计到7月份釉料的出货量还将进一步减少。

据分析,市场需求减少及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一方面,瓷砖产能仍处于高位,过剩依旧突出;另一方面国家对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新房装修量减少,以及环保治理造成很多工地延迟开工、农村严控自建房等都造成市场需求的大幅度缩减。从企业自身分析,很多企业产品单一、销售模式单一,且同质化严重,缺乏最基本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意识。

这些原因导致今年陶瓷企业的开窑与销售形势极不乐观。从全国范围来看,才刚刚到年中,但停窑之势已宛如年终。

回顾2019年市场形势,开年后3、4月份传统的“小阳春”不仅没有如期而遇,反而平淡无奇,不仅没能消耗库存,反而进一步增加库存压力;原本是过渡期的5、6月份,市场却急转而下,不少企业销售断崖式下跌,价格战全面打响;即将到来的7、8月份被看作是最“煎熬”的时刻,令众多陶瓷从业者倍感忧虑、彷徨。

往年很多企业可以通过降价刺激销售,但今年低价、超低价也难以力挽狂澜,甚至很多企业降价幅度超过10%,在销售方面依然波澜不惊。企业人士坦言,市场需求不振,降价对销售的刺激效果越来越小,同时价格只有更低,没有最低,不少大型品牌企业的价格也已经非常的低,导致诸多中小型无品牌优势的企业“低价也卖不出去”。

在产品方面,据《陶瓷信息》记者了解,抛光砖、抛釉砖、瓷片等传统产品,在新品类及同质化的冲击下,面临较大的销售压力,早在五月份就有相当数量陶企的抛光砖、瓷片生产线因销售压力而开始停产。但另一方面,大板、负离子瓷砖、瓷抛砖等较为“热门”的新产品,整体上也未成气候,销量非常有限。

实际上,为了应对当前的销售“难关”,不少企业虽然没有停产,但产量已经压缩至最低状态,如单日设计产能3.2万平方米的生产线,压缩至最低1.2万平方米的实际产量。

多位行业人士分析,对于陶企销售而言,五月份销量严重下滑,是煎熬,六月份是挣扎,七八月份才是真正“最难捱的时刻”,可能有更多的企业,会因库存压力而停产,希望九月份市场形势能够好转,打一场“翻身仗”。

更严环保治理“纷至沓来”

环保,是6月份的关键词之一,各大建筑陶瓷产区相继提高环保标准,以及推进“煤改气”进度。这在很大程度上,让陶企的生产成本继续上涨,以及倒逼一批落后产能的退出。梳理6月份与陶瓷相关的环保事件,亦密集来袭。

如6月12日,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高邑分局、高邑县发展和改革局下发《通知》,要求6月25日前,辖内陶企务必将“煤改气”工作整改到位,6月30日前必须具备通气条件。

这意味着高邑25家陶瓷企业从7月份开始就必须使用天然气,这也是当地政府对陶瓷企业下达的最后通牒。除了高邑,赞皇陶瓷企业也接到了类似的通知,本月底陶瓷企业必须完成“煤改气”,从下个月开始使用天然气。

除此之外,四川夹江陶瓷发展也面临新一轮环保挑战。6月11日,《四川乐山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流传开来。《方案》提出,四川乐山蓝天保卫战将以细颗粒物(PM2.5)治理为重点,其中对陶瓷行业实施深度治理,包括编制全市陶瓷行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全市陶瓷行业产能控制规模、准入条件及布局等。

《方案》要求“退城入园”陶瓷生产线喷雾干燥塔、烧成窑出口烟尘排放浓度低于5mg/m3、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低于35mg/m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低于100mg/m3,破碎、煤磨、球磨工艺粉尘排放浓度稳定低于10mg/m3,原料库实现全封闭。现有陶瓷生产线2020年6月底喷雾干燥塔、烧成窑烟气完成深度整治、2020年12月底前完成全厂大气污染物深度治理。

6月25日,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9)发布,并于2019年1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对核心控制区要求的大气污染排放浓度限值为颗粒物5mg/m3、二氧化硫35mg/m3、氮氧化物(以NO2计)50mg/m3。可称得上是目前国内“最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标准”。

……

在当前形势下,环保的进一步加码,对于陶企生存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不过,也有陶企表示,6月份瓷砖销售完全进入淡季,因此有的陶瓷厂正好可以借助停产的契机,对窑炉进行检修,以及“去库存”。

在环保层面,备受北方陶企担忧的是,今年正好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逢此全国盛事,“十一”国庆前后,北方产区陶企停产、工地停工或不可避免。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陶企与员工的劳资纠纷、与供应商的货款纠纷、与经销商的合作纠纷等矛盾不断显现,亦在印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陶瓷产业生态链已经非常脆弱。

2019年,陶企拖欠员工工资的现象更加普遍。在1~5月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共有17家陶企存在拖欠工人工资的情况,遍布广东、东北、山西、河北、江西、福建等产区,涉及金额近千万元。

而日前《陶瓷信息》报发起一项“陶企拖欠员工工资现象”的问卷调查,结果亦不容乐观。本次调查共有483人参与,结果显示,60%的参与者称“所在陶企存在拖欠工资行为”,其中拖欠2个月的占16%,拖欠3个月的占20%,拖欠6个月及以上的高达24%。

佛山华夏陶瓷城一位行业人士表示,拖欠工资在陶瓷行业早已不是“新鲜事”,甚至今年1月份以来,有企业才发了两个月工资。与此同时,为了控制经营成本,不少企业已经进行了多轮裁员,还有企业让文员、前台兼职做销售,一个员工干多个岗位。

此外,近年来,倒闭、堵门、失信、跑路的信息接连不断,让经销商、供应商胆战心惊。上游供应商纷纷感叹:“收款难、风险大,时时刻刻都得提心吊胆、小心翼翼。”近期,陶瓷信息接到不少供应商的报料,称“陶瓷厂家以原料质量、设备问题等为由头,拒不支付供应款。”

佛山一家陶机设备企业职业经理人陈先生坦陈,陶瓷行业不景气,供应商也受到较大波及,身边已经有朋友开始转行,但更多的不敢随意转行。“干了一辈子陶瓷,不知道还能干啥。”

多方信息表明,陶瓷行业的发展正加速进入洗牌的深水区,低端中小企业生存越来越艰难,随时面临被淘汰的危机,而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虽然也感到困难,但尚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并且还有“余力”跑马圈地。

另一方面,虽然市场需求锐减、终端渠道巨大变革,但仍有大量的陶企、经销商坦言,陶瓷行业依然大有可为。6月上旬,温州一位经销商告诉《陶瓷信息》记者,终端市场冷冷清清,已成为行业共识,但仍旧有不少优秀的品牌能够实现增长,现在必须主动出击,比拼“谁更会抢客户”。模式陈旧、“不会抢客户”的经销商将被淘汰出局。

不少陶企亦认为,当前市场需求锐减,并不是需求完全不存在,陶瓷行业仍然处于粗放、无序,以及“散混乱”的状态,靠低价、跟风、赚快钱的企业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未来将真正考验企业的“规范、专业与服务实力”,一批真正拥有创新意识、管理精细、立足长远,具有壮士断腕勇气的企业,将能够渡过此轮洗牌潮。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未来将属于真正有“实力”、有责任与担当的优秀企业。

(作者操儒冰,原标题 陶业“洗牌”进入深水区,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