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12月1日“消费品质量分级 陶瓷砖” 标准(下文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不足两月,这场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的标准,正以“5A 为天花板、3A 超现行”的严苛量化要求,撕开陶瓷行业长期隐藏的品质漏洞。
新国标的核心挑战,相对于严苛的标准,更是高企的技改成本与不确定的市场回报形成的博弈。有业内人士测算,按 4A 标准升级,一条日产 3 万㎡的窑炉单日成本便增加 15 万元;若冲击 5A 标准,设备升级、原料提纯、检测体系搭建等投入叠加,综合成本至少翻倍。这种 “高投入 + 高风险” 的现状,让多数陶企选择观望。
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华硕集团率先打破观望僵局:一边斥重资启动生产线颠覆性改革,一边定档10月17日在佛山南庄举办“5A新国标 5A新品牌 5A新趋势”专题发布会。这是继 9 月郑州、长沙研讨会后,华硕集团向全行业释放的5A战略信号,也标志着陶瓷行业 “品质革命”正式拉开序幕。
01
5A新国标
定义弯道超车的华硕新赛道
“新国标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就如新能源汽车颠覆燃油车的新格局,5A 就是陶瓷行业的新赛道。”华硕控股集团副总裁丁巍的比喻,精准勾勒出行业迭代的核心逻辑。
回顾过去十年,建陶行业在市场需求的强劲驱动下,走出了一条以“大窑快烧、产能扩张”为核心的规模化增长路径,赢得规模红利,华硕集团正是这一周期的受益者。从2009年高安第一条生产线起步,到如今已布局全国6大生产基地,年产能超1.5亿平方米,跻身全国瓷砖规模前三,赢得“全球性价比之王”、“全球在线产能之王”的标签。但规模红利的天花板已凸显“低价内卷”、品质信任危机等乱象出现,新赛道的开辟成为必然。
5A 新国标的落地,恰恰是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品质竞争” 的历史转折点,就如当今国产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一场颠覆性革命—— 前者以明确的分级标准重构价值体系,后者以技术革新重塑产业格局。
对华硕集团而言,这条新赛道绝非简单的标准达标,而是实现“弯道超车” 的战略新机遇。其核心在于以全维度革新突破规模瓶颈,完成从“规模领跑者”到“品质定义者”的新跨越。这一转向,既是对行业高质量发展趋势的判断,也是华硕摆脱同质化竞争、构建差异化优势的关键布局。
02
华硕集团布局新赛道:
建2改5,从硬件到软件全维度革新
当多数企业还在纠结“改不改、怎么改”时,华硕集团已悄然按下“品质革命”的启动键。以“建 2 改 5”为核心,从硬件到软件展开全维度革新,成为行业率先开启5A标准项目技改的落地实施。据陶sir了解,随着5A新国标的出台,今年9、10月份,华硕集团从产线、产品到品牌、渠道等多维度进行了一系列密集且精准的战略布局,引起了行业的高度关注。
产线端“新旧产线齐升”:现有生产基地已率先启动5条精品小窑技改;广东恩平基地10月份动工建设2条全新5A高标准的小窑。同步引进大量最新实验和检测仪器,向5A产品标准大量升级生产硬件和新产品研发测试。
硬件之外,华硕集团更在生产系统与原料端做深调整。通过原材料优选,研发生产技术全面调整,以5A产品可量产化为目标,实现“多规格一键转产、工艺多样、柔性定制、节能降耗”,核心是保障 5A 产品的可量产性。
产品与品牌端的布局,则让 5A 价值进一步落地。华硕集团早在 2025年初便启动产品战略转型,从“流量型亮光砖”转向“高端质感砖”,先后推出通体超白坯大理石、木纹家、微哑质感砖以及金丝绒6.0等系列新品,为 5A新赛道提前储备产品势能。
更具行业启示意义的是,华硕集团将 5A 赛道的竞争维度从生产延伸至品牌。重点打造的 “大唐合盛瓷砖” 作为首个 5A 定位高端品牌,并在广东恩平重资打造行业首个5A标准的智能化工厂,依托高标准的产线设计与全系列 5A 产品矩阵,构建 “品质 + 品牌” 的双重护城河。
03
不止于“达标”:
华硕生产升级的行业破局意义
在陶瓷行业深陷“价格战、品质缩水、信任崩塌”恶性循环的当下,华硕集团此次“品质革命”,早已超越“企业自升级”的范畴,再次成为行业良性发展的范本。
其一,打破“唯产地论”,重塑竞争逻辑。长期以来,“广东产地”的标签让区域品牌陷入低价内卷,而华硕集团通过“江西+广东”双基地 5A技改,证明“品质不取决于产地,而取决于生产的投入与标准”,打破‘营销溢价’,让产品回归到质量本身,以质量等级定义价格,打破地域限制,树立质量标杆。
其二,为区域品牌提供“可复制路径”。从高安起步到布局全国,华硕集团的成长轨迹成为中国建陶产业“区域品牌全国化”标杆。如今,华硕以规模托底、以 5A 技改破局,走出了 “规模 + 品质” 双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这一路径对众多区域品牌而言极具参考价值:无需依赖产地标签,通过标准化投入与技术升级,同样能实现品质突围,走向全国市场。
其三,推动“规模红利”向“品质红利”转型。过去十五年,陶瓷行业靠“大窑快烧、产能扩张”赚得规模红利;而未来十五年,5A 新国标将开启“品质红利”周期。华硕集团此次大手笔的装备投建和技改不是“豪赌”,而是对行业高质量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
04
品质红利时代
“内功” 才是通行证
新国标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的是企业真正的“内功”。
在5A标准的推行下,“裸泳” 的企业终将被淘汰:那些依赖“低成本、低标准”的小厂,会因技改投入不足、品质标准不合格失去订单;而像华硕集团这样提前布局的企业,将凭借 “品质确定性” 抢占工程、高端家装等核心渠道。
从新能源汽车对汽车产业的渗透力看新产业的崛起趋势,任何行业的赛道迭代都遵循“先觉者先赢”的法则。
5A 新国标带来的不仅是行业洗牌,更是一次“价值重构”。华硕集团重资技改打响的品质革命,本质上是对“品质红利时代”的提前布局。这条 5A 新赛道,既是华硕集团实现规模化向品质品牌化跨越的自我革新之路,也是陶瓷行业摆脱价格内卷、产品溢价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之路。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10-15
10-15
10-15
10-15
10-15
10-15
10-15
10-15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