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王力:《美国工厂》的一点启示

陶瓷信息网2019-09-07 15:47:07

陶瓷信息 | 日前,一部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出品的纪录片《美国工厂》刷爆互联网。它以客观、公正、平实的态度讲述了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在美国投资建厂的故事。在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中国制造业开始走向全球化的今天,这部纪录片无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看懂了《美国工厂》,中国制造业才能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

曾经的俄亥俄州代顿市,是美国的重工业中心,但是,随着通用汽车工厂的倒闭,代顿成了美国的“铁锈地带”,工厂关闭、工人失业、经济凋敝。美国福耀的建成,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下岗职工都曾寄予厚望,毕竟它能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

然而,文化的差异,很快就形成了双方强烈的冲突。中国工人勤劳、高效、加班加点,服从安排,为了能够多赚一点薪酬,长年牺牲与家人的团聚,忙碌在流水线上,这在美国工人的眼中完全不可思议,且无法接受。他们懒散、矫情,既追求舒适、体面的工作环境,又不肯出力流汗提高效率,反而要求增加薪酬。尤其是当美国工厂的主管代表前往中国工厂学习参观之后,他们处处表示出一脸的惊讶,然后试着在美国工厂推广,却遭遇重重困难。

表面上看,这是中美两国管理者、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做事方法的摩擦与冲突,背后折射的,却是两国产业工人的生存状态和企业运营模式的巨大差异。

中国制造,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工厂”,不仅仅是改革开放,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的人口红利。中国工人吃苦耐劳、加班加点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即便是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仍有大量工人拿着微薄的薪水,长期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这是中国制造的现实决定的。但是,这对于经济领先全球的美国工人而言无疑难以理解。——都是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大家的工作态度、薪水要求和择岗标准,完全截然不同。

曹德旺投资美国,被认为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拐点,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已开始丧失。尤其是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一些外资企业开始撤离中国,流向成本更低、人力资源更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就连中国制造,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好的成本洼地。但是,文化的差异、产业基础、产业链的配套、员工的熟练程度、吃苦耐劳程度、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等等,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到一家工厂的正常经营。

曹德旺投资美国前曾经做过分析,美国的土地、水、电、气价格都非常便宜,还有税收优惠,即便员工薪酬高些,但综合成本还是比国内要低,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美国工会(UAW)却是如此地强大,为了维护工人的利益,不惜对工厂正常的生产经营制造强大的困难与阻力。福耀美国2015年建设,直到2018年才实现赢利。

代顿曾经有过辉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里由于矿产丰富、水运便利而成为美国制造的重要生产基地,美国工会更是为一线员工争取到了丰厚的福利,但也因为这个僵化的体制,造就了众多工作懒散却又要求高薪的烂人,最终将通用工厂逼上了破产倒闭的绝路。好在曹德旺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对美国工会坚决说“不”,虽然片中福耀美国的管理层通过多种努力成功赢得了投票权,将工会组织赶了出去,但通过加薪分化美国员工,又无疑体现了美国工会胜利的一面。与国内企业的工会相比,二者可以说是云壤之别。

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背景,将面临着更多融合当中的矛盾和冲突。但无论这种矛盾和冲突多么突出,风险和不确定性多么强大,国际化都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中国制造业的强大,都要求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国门,在更大范围内投资建厂。2016年,唯美集团在美国田纳西州黎巴嫩市投资建设陶瓷厂,就是陶瓷行业的一次率先尝试,相信其对福耀的经历感同身受,有着更深的体会。

同一时间,科达先后在肯尼亚、加纳、坦桑尼亚、土耳其等地合资建设陶瓷厂,其中,非洲成为科达向外扩张的重要战略要地。新中源金意陶、欧文莱、罗曼缔克等企业开始在菲律宾、越南、马来西来建厂。这些海外工厂,是陶瓷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先锋队,与当地政府、市场、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的摩擦和矛盾不可避免,投资的风险更是不可预测,重要的是怎么样规划、设计和回避,让企业尽快融入到本土当中。

《美国工厂》最后的镜头,瞄准了机器替人,这无疑是一个点睛之笔,赋予了该部纪录片更深刻的含义。在时代的浪潮下,所有关乎员工、福利、薪酬、安全和工作环境的矛盾和纠纷,一切都将迎刃而解,化为齑粉。新一轮的失业潮伴随着制造业的技术升级接踵而来,一代产业工人,再次面临着下岗失业的危机。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