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你处在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

陶瓷信息网2019-01-11 19:57:09
    近些天,与一些同事私下聊天,偶然间话题就聊到“职业生涯规划”上。原本也只是想听听同事的想法罢了。然而在倾听了这些同事的困惑后,再回顾自己这十年来的经历,我发现,虽然我们的工作职位不同、工作年限有不同,但从开始走入职场到现在工作10余年间,在职业生涯的过程中,我们大都有一些共性的阶段和困惑:

  

 第一种

 迷茫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过一天算一天。

 这一类型的表现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更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基本是等、靠、要的状态,走一步看一步。一般来说这种现象在进入职场的头几年较多。

 

 我的经历

 职场的前3年,我都是做些基础文员性质工作,如输入资料、制订表格、下发通知、根据领导指示起草文件等等,基本不需要自己思考太多。闲暇时我就看小说,特别是言情小说。下班之后,我基本都是呆在电视房看电视。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想都没想过。

 突然一天,和我同宿舍的也是文员的一个同事,被提升为专员了。虽然她比我早来公司几年,但内心里我觉得自己和她各方面条件都不相上下。她这一升专员,突然激发了我求上进的那根弦。于是我就观察她,我发现她在晚上睡觉前都看一些管理书籍;在工作中,她也会争取一些协助其他同事工作的机会;且积极、正面地和每位同事交流、相处。反观我,还保持着学校的那种“谁对我好我就和谁玩”的脾气,身边能和我说上话的,就是几个和我差不多同年龄的同事。再加上自己还是小女孩心性,心情不好时就情绪化地对待大家,时间一长,部门同事都觉得我脾气大、不好惹,渐渐地,部门那些有经验、资格长的同事,除非必要,否则就很少答理我。

对比她的表现,我看到了自己的诸多问题,同时也想和她一样,能当专员。因平时关系还不错,我就真心和她请教,她就给我分享了她的一些职场感悟和心得。这才促使我有了后来的积极行动和改变。

 

在说完我的个人经历后,身边的两个同事说自己就是现在这种状态:

 

A的案例

她,中专学历,会计专业。毕业后做了2年收银工作,然后在现公司前台文员岗位上做了2.5年。谈到职业发展,她说:不想一直做前台,现在的岗位没什么压力,希望能想换一个部门工作,哪个部门都行,只要能学到更多东西就行。

■ 观察手记

每天完成分发报纸、信件及来访登记等事情后,余下的时间她基本都是逛网店、在线看电视、电影、小说。

 

B的案例

他,大专学历,机械专业。毕业后即进入现公司HR部门做专员。日常工作是考勤统计、社保手续办理等。谈到职业规划,他说:我做的都是一些基础重复性的,太轻松了。但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准备先报个人力资源3级证书考考。

■ 观察手记

除去月初及一些突发事务,他基本都是空闲的。空闲的时间除了浏览网页、聊Q、看小说外,他会下载一些人力资源方面书籍看看。

 

 

第二种

纠结期:对现状很不满, 牢骚、抱怨满腹,却没真正静心思考自己想要什么。

 

在职场打拼几年后,凭着前几年的努力,都已积累了较为娴熟的工作技能和人脉圈子。看着身边那些发展的春风得意的同事、同学或朋友,莫名地就让自己对于未来有了更多、更急切的期待。总觉得现实中的职位、薪酬、工作环境等远不如自己期待的那般美好,于是,觉得自己被委屈了、被大材小用了。总想着在他方有更好的平台、更好的位置、更好的薪酬在等着自己,于是,或选择用行动跳来跳去,或选择用想像跳来跳去(出入不舍或还有希望,未有实质意义上的跳槽)。然而当人不能客观评价自己时,现实总会一次次地让自己伤心。最后,只能用更多的牢骚、抱怨来表达及发泄自己的不满。

 

我的经历

在培训岗位做了4、5年后,我对培训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个环节、每个流程都已轻车熟路。日常组织实施培训时,认识了公司很多管理人员,并建立了较为不错的交情。当再去到下属单位推行工作,这些管理人员都会特别配合,相应工作开展顺畅很多。且自己负责讲授的那两门新员工课程,也是越讲越熟练,并多次受到新员工的夸赞,总会碰到一些认识的、不认识的员工喊“陈老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有拿自己和身边的同事做对比的习惯,某某沟通能力真差,上台做个自我介绍都结巴;某某也太笨了,一个总结报告写的这样乱七八糟;某某真是没能力,那个工作都几个月了,还没啥实质性进展……

在这样的对比中,我越发感觉身边的同事不如我,并开始在日常同事的交流相处中,展现自己的优越感。同时更加关注同事的加薪与发展机会。当看到不如自己的同事获得加薪、而自己却没有时,内心如针扎的难受,觉得领导不公平。当自己负责的项目没有获得预期的资源支持时,觉得公司管理有问题。当别人被提为主管、而我还只是小专员一名时,觉得公司浪费人才……。这样的不满,越积越多,以至于和身边的朋友、同学交流时,都是在说公司的这些事情。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有一次,我在领导面前诉说自己的委屈和不满时,领导静静地听说后,问了我几个问题:你说自己做了几年的培训工作,有丰富的经验,我想了解下,这几年的培训工作,你有哪些心得与感想?你开始了多少个课程?你又读了多少本与你专业相关的书籍?

一连串的提问,把我问蒙了,而让我倍受打击的是,这些问题,我一个都答不上。

 

 

本以为,这样纠结的经历也许就只有自己有过,然而却有两位同事贡献了他们的案例:

 

C的案例

他,本科学历,在公司工作了6年(此前已有近4年工作经验),从普通专员职位做到经理职位。近两年来,同事的评价是,感觉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无精打采,消极抱怨,一点点事就能发半天牢骚。谈到职业生涯规划,好说:我还能有啥规划啊,做一天算一天吧,先前给领导提了那么多,都不见给任何机会。

从领导那里,我听到了这样的评价:在他身上已看不到积极进取的因子了。他成天抱怨这抱怨那,但真让他去做时,他又不敢接。而且这几年来,他一点都不学习。

 

成长建议:

相比迷茫期的那种无助,纠结期的人一方面有了初步的经验积累,另一方面也有一些职业的小成就、小功绩。正是这些阶段性的成就,让他们迷失了目标与发展方向,从而将目光全都专注于自己的功绩与别人的问题,而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

对于这类型人来说,最好的改善办法是先给他当头一棒,制造点打击和刺痛的感觉,让其自我反省。再由平日里比较受其尊敬的人,和他进行一次恳谈,指出他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方向,指导他重新制订自己下一阶段的职业目标,并激励他拿出勇气去突破自己。

 

第三种

奋斗期:明确的目标,积极的行动。

 

职场上,总有一些人,让我羡慕不已:他们目标明确、行动积极、追求卓越。虽然他们也有困惑和烦恼,但他们会想办法自我完善、自我解决。虽然他们也会换工作,但新换的平台都会让他们成长的更快、走的更远,每当看到他们,就能激发我的正能量:

 

D的案例

她,本科学历,音乐专业,主持能力特好。毕业后先在某移动营业厅做了两三年的销售与售后服务工。在这过程中,她接触销售培训,也有上台分享的经验。在明确自己对培训感兴趣后,她跳到一家公司总部做培训专员。工作了一年多,她犹豫了:虽然在这里可以学到很多培训及管理经验,但好像不是自己想要的,一来,总结文字性工作比较多,而这是她不擅长的;二来,总部的工作性质偏向生产线,而她的兴趣点在销售。几经思考,她选择了再次离开。带着前两份工作的积累,她成为某销售公司市场部的培训主管,主要负责终端培训与推广工作。虽然经常出差,但她说,她很有干劲,因为这份工作把她喜欢的销售与培训结合起来了。谈到职业规划,她说:等我结婚要小孩子的时候,我会考虑换岗,因为这样的工作不利于孕妇。

 

E的案例

他,本科学历,亲和力好。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中,已换过4份工作。目前是任职某部门副总监职位。现在的他很忙碌,一边是忙于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是经营自己的影响力和专业度,他建了几个QQ群,集聚了一大批同行专业人士,日常,他会与大家进行一些线上交流,也会利用机会组织一些小型的线下聚会;同时他将自己的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并与群里的同行们进行分享,有时也受邀请去同行的企业里进行分享。另一方面他也加强自身学习,参与一些专业资格证书的认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谈到接下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他说:我现在就想依靠现有的平台,继续丰富自己的工作实践,同时我大力向同行推广自己,为将来做专职培训讲师做准备。

 

成长建议:

对于此类型的人,一方面可以为他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和平台,另一方面对于他们的阶段性成果,要多给予认可和肯定。同时,如果能有一位更加职业且专业的人士从旁指点一二,对他们的成长更加助益。

 

 

陈洁文观点:

1.迷茫期、纠结期、奋斗期、维稳期,有时是交替出现的。

职场中,这4个阶段并不都是依次出现的,有些是交替出现的(在QQ群里的随机调研里,就有朋友说,他是在大学的时候就制订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工作的前2-3年里一直是按着规划走的,不过现在是在纠结期里)。也有些人,一生可能就只经历过某一两个阶段(我有个朋友,工作近十年了,她说自己几年前是第一阶段的迷茫期,后来慢慢习惯了,现在是第四阶段的维稳期)。

 

2.不能一刀切说哪个阶段好、哪个不好,关键是与自己情况匹配。

如果两三年前,你问我:以上4种状态,你觉得哪种更好?我肯定说是第3种。

然而,今天如果你再问我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各有各的好,关键看个人条件及所处的人生阶段。像有的人就只想想简简单单地做份工作,打发多余时间,且家里也不用其负担经济,其实在第1阶段和第4挺好的(很多女性员工,因要照顾家庭和孩子,会特意将自己放在此两个阶段);而有的人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现又正值职场发展的最佳年龄,那极早进入第三种阶段可能更好一些。

 

3.加强学习的同时,要注重自身以往经验的总结与沉淀。

在与一些已在职场积累了几年经验,且现在又将迈入30岁之列的人沟通的时候,他们说:为了更好地在职场发展,一定要加强自学习。首先我认可这句话,但我认为,除了加强学习,还要注重自身以往经验的总结沉淀。纵观那些职场名人,如:李开复、唐骏、马云,哪一个不是非常善于总结自己的人?其实,我们做过的每一件事、每一份工作经历,都是有价值的,关键是你能不能将其中的价值找到。总结自己,然后将自己在以往经历中的某些优势找到并链接到自己现在的工作中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反观有些人,成功了也不清楚为何成功、失败了也不清楚为何失败,只能一直以试探的心态前进。

 我们经常说“从零开始”,我理解的从零开始,并不是完全抛弃过往,而是放下以往的成就与功绩,在过往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再次开始。

 

 4.发扬优点VS弥补不足,你选择哪个呢?

 我一个同事,从公司最基层做到生产经理职位,技术能力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私下里与其他车间的关系维护的也还不错。当公司内部选拔生产厂长时,他未选中。于是他继续加强自己部门的技术攻关,拿了几个当年度的技术进步奖。可第二次晋选,他又失败了。公司高层的看法是:他技术能力很强,但晋升为生产厂长,首先学历素质太低(只有初中),其次,太过于关注自己版块的工作,而未有全盘考虑的思维。他找到我们,咨询有啥办法,我们给他的建议是:先报个学历培训班,补充学历;工作中,加强与其他工序管理者的沟通,共同研讨体生产管理改进问题。他听了建议,报了函授的大专班,也改变了自己以往的单一仅关注本工序的思维,而多与其他工序协商,研讨。在两年后的再次选拔新厂厂长时,他中选了。

个人建议,在职场初始期,我们要尽可能地放大优点,而在职场上升期里,我们要弥补不足,特别是一些影响面较大的不足。                              

 

关注陶瓷信息网